正文 第74章 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好習慣(1 / 2)

世界像飛機的跑道,而想象力就是機翼,有了想象的翅膀,飛機才能起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想象空間,不同的父母將挖掘不同的寶藏。

想象是心靈之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想象空間。不同的父母將挖掘不同的寶藏。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是父母們的共同心願。對於孩子來講,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便是為日後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多數父母都知道,瓦特發明蒸汽機,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飛機、飛船的發明都是基於想象。如果沒有想象,創造就無從談起。

一個早春,梁燕女士帶孩子去少年宮畫畫,母子倆興致勃勃地走在林蔭道上。她告訴孩子春天來了,讓孩子看看春天跟冬天有什麼不一樣。孩子仰頭看看這棵鬱鬱蔥蔥的大樹,又看看後麵幾棵還沒長出新葉的小樹,問媽媽:“為什麼春天來了,有的樹換上了綠衣,有的卻沒有呢?”母親鼓勵孩子好好想一想。孩子也許想起今天早上起來找不到衣服穿的情景,於是說:“媽媽,我知道了,春天來了,所有的樹媽媽和樹寶寶都要換上綠色的衣裙的,這個樹寶寶起晚了,找不到媽媽為他準備好的綠衣服正在著急呢。”母親趁機指著前麵那棵依然是枯葉滿枝的古樹問他:“那又是誰呀,為什麼還沒換上綠衣裳呢?”孩子不假思索地說:“那是奶奶,她老了,手僵硬了,衣服穿不上了,她正在焦急地喊:‘誰來幫幫我!誰來幫幫我!’”

作為父母,梁燕女士的做法無疑非常可取。父母要善於引導孩子去聯想,學會傾聽孩子的語言,對孩子的聯想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激勵。

請看這樣一首詩:《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我悄悄留下一個/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爸爸給我穿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哥哥給我一盒歌片/我選出最美麗的一頁/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晚上,我都把它們放在床頭邊/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在一塊兒唱那最美麗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誰嗎/請你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這首詩是由一位叫劉倩倩的湖北兒童創作的,曾獲“世界兒童詩歌比賽獎”。之所以能獲獎,就在於它體現了這個孩子純真美好的心靈,體現了她豐富的想象力。

一位母親被一張照片深深地震撼了:一個正在遭受饑餓的非洲兒童的手置放在一隻正常人的手掌上,製造出一種觸目驚心的對比。非洲兒童那瘦小幹枯的手簡直就不能叫做手,而像“雞爪”。母親連忙叫她8歲的兒子來看。孩子看後,心情很沉重,躺在屋後的草地上寫下了這首《望天空》的詩:“我在綠茵茵的草地上躺著/向蔚藍蔚藍的天空望著/把我嚴嚴密密的罩著/我要把天空翻轉/讓它變成一隻燒飯的鍋/燒出很多很多的米飯/讓全世界忍受饑餓的兒童/永遠不再挨餓”。這首詩獲得《中國兒童報》“優秀作品獎”。如果沒有孩子對苦難中的非洲兒童的深深同情,就不能激發孩子把天空翻轉過來變成一隻鍋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