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培養孩子主動提問的好習慣(1 / 1)

善問的孩子才善於思考,但是有很多孩子都不愛提問。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不愛提問的原因,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幫助孩子養成勤學善問的良好習慣。

每個孩子提問都是因為自己不懂才問,學習本身是一個人不懂到懂的過程,隻有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之後,才能得到老師的幫助。

有的家長認為隻要學習好就行了,會不會提問沒有什麼關係。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學問,學問,要學也要問。很多東西問明白了才能有長進,有的問題自己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可有時經別人輕輕地一點撥往往就豁然開朗了。所以,要培養孩子善於提問的好習慣。

孩子們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能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識,開動腦筋。有的孩子不善於提問是因為學習沒有係統性,沒有打好基礎,跟不上班級教學的進度。他們可能什麼都不懂,不知從何問起,理不出頭緒,想提問,又不知道問什麼。還有些孩子是因為不求甚解,不愛動腦筋,心想這些問題反正別的同學都會問到,隻要注意聽就行了,懶得提問。還有的同學因為膽小,不敢在老師和同學們麵前表達自己的思想,生怕自己提出的問題被老師和同學笑話,怕別人都懂就自己不明白,讓別人覺得自己很笨。

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不愛提問的原因,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對不敢問、懶得問的孩子,父母應該給他們講清楚善於提問對學習的好處,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名人傳記,孩子會從這些書中發現,大凡學術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在“問”上做出文章來的,如居裏夫人、華羅庚、達爾文等。讓孩子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隻有敢問、善問,才能搞好學習,才能做成學問的道理。對於那些因為沒打好基礎,不會提問的孩子,家長可以幫助和鼓勵他們從補習功課開始,學好基礎知識,跟上班級教學的進度,鼓勵孩子向班上善於提問的同學學習,解除思想顧慮,克服虛榮心,耐心地告訴孩子不懂就問是好學的表現,隻有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之後,才能得到老師的幫助,從而真正掌握知識。對那些想問但又不知如何問的孩子,家長應提醒他們注意掌握學習方法,善於發現問題。如上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或者事先把不懂的問題寫在紙上,在老師講解的時候學會做筆記,勤動腦筋,學會問“為什麼”。經過思考和查找資料都不能解決的問題,自以為找到了答案、但把握不大的問題以及那些對得出結果但過程不太明白的問題,都可以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出來。

提問應該產生在思考之後,不思就問或問後不思,就會滋長思維的惰性,對學習沒好處。所以,家長應引導孩子思而後再問,問而後勤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