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培養孩子主動認真做筆記的好習慣(1 / 1)

做筆記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記憶方法,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對孩子的學習益處良多。其實記筆記十分簡單,隻要告訴孩子,按照一定的要求做就行了。

凡是學習拔尖的孩子,一般都是一個有心人,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

而做一個有心人,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能隨手做一些筆記——隻要是能略略掀動心扉的細節,不管觀察到什麼,還是讀到什麼,或者是想到什麼,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字,都隨手記載在一個精心準備的小本子上。

文藝複興時期的大畫家達·芬奇就習慣於在自己隨身的一個小本子上,記錄一些數字、圖形、文字甚至自己不可思議的想象,這些都是他偉大夢想的一個細節,他的成就就是由這些細節構成的。

英國著名政治家、作家丘吉爾即使打仗的時候,也注意隨手記載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正是這種隨手筆記的良好習慣,使他不僅成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而且使他成為一個著名的作家,他的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就是這樣寫成的。

一位教育專家深有體會地說:“記得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就形成了記筆記的習慣,到現在為止,這些筆記本已經有一個人那麼高了。當對某一個問題陷進思維的困境時候,我就會找出那些在我看來幾乎和生命一樣重要的‘靈感資源庫’,隨便翻翻通常就可以豁然開朗。”

培養孩子養成認真做筆記的習慣,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適當分類的情況下,不必界定應該記什麼內容,隻要記了就可以。

適當分類應結合個人愛好進行,例如文學、藝術、數學、外語等,記錄的內容不必限製,隻要能讓孩子若有所思的,都可以是記錄的內容。

②記錄的方式不必限製。

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自己按照想象畫的草圖,也可以是數字,更可以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隨便塗畫。特別是對於年齡小一些的孩子,更是應當鼓勵他創造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父母不必擔心他們會浪費本子。

③為了使孩子主動、熱情甚至酷愛去做這件事情,並成為孩子的習慣,父母可以與孩子共同設計本子的樣式。例如每一本都可以有一個正規的“書名”,如《若有所思——曹維心靈筆記》《心靈的空間——梁邦達數學感悟文集》《愛的故事——孫笑笑語文小故事集》等等,發揮孩子的想象力,編出一個好的名字來,這樣可以讓孩子愛上一件幾乎是“創作”的事情。

求知需要積累,積累需要方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筆記無疑是快速積累知識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