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在玩躲貓貓的遊戲中,基本的原則是有一個人先須回避起來,這使得雙方都有種期待。這個回避的男孩先必須保持克製和忍耐,等大家都躲藏好後,他才從回避狀態變為搜尋者。體現男孩的性格就在於,當遊戲中大家躲藏好後,看自己能堅持多久直到熟悉的麵孔再現。一方麵是躲藏者們保持耐久性,另一方麵是搜尋者如果暫時找不到躲藏者時,必須要保持冷靜,要有勇氣和信心堅持下去,這個遊戲過程就在不知不覺中培育著男孩的性格。
性格的形成不同於知識的接納,父母用嘴巴傳授知識,孩子大多能吸收,如果想僅僅用語言使男孩形成某種性格則是萬萬不可能的。可以說,男孩特別是幼小男孩的基本性格是在遊戲玩耍中鞏固發展的。因此,媽媽可以借助遊戲幫助男孩強化優秀的性格,削弱不良的性格。比如男孩在與其他的男孩進行跑步比賽的遊戲中,男孩因為跑不過別人而灰心或者想放棄時,媽媽就應鼓勵男孩繼續下去,堅持到底,鍛煉男孩的毅力;當男孩在遊戲中表現出很強的合作意識時,媽媽可以鼓勵他,進一步培養男孩協作的精神,培養男孩善於組織、合群的性格特征。
又如有些男孩在遊戲中不願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由於這種不願與人分享的心理,往往使這些男孩在玩耍中得不到認可,久而久之容易形成獨來獨往的孤僻性格。針對這種情況,媽媽要注意引導改變男孩孤僻的性格,要注意培養男孩熱情大方的品質,多讓男孩參加一些集體協作性的活動,讓男孩學會如何與別人良好相處。此外在遊戲中也可以培養男孩有始有終的性格,比如男孩用積木砌房子總是不到一半就垮了。這時媽媽應引導男孩繼續下去,直到把自己的“工作”做成功。
4歲的男孩亮亮昨天還說拚圖最好玩,今天就嘟起小嘴,生氣地說:“這個拚圖不好玩!”媽媽看見了問他怎麼了。亮亮使勁地說拚圖不好玩,不想玩了。媽媽微笑著說:“我看不是吧!是不是拚不出來了?”亮亮聽了,臉都紅了,但是不承認。媽媽鼓勵他繼續拚圖,結果半小時後,拚圖又被亮亮推到一邊。“不好玩,不好玩,就是不好玩,我以後再不玩這個拚圖了。”亮亮的小臉漲得紅彤彤的,小嘴撅得高高的。“嗯?”媽媽問:“還沒拚出來?”“你看……”媽媽把拚圖拚了拚。奇怪了,亮亮拚不出來的拚圖讓媽媽拚好了。亮亮看了說不出話來了。於是繼續拚圖,又過了半個小時後,他拚好了圖,高興地告訴媽媽:“媽媽,原來是這樣子的啊,我拚好了。”媽媽笑了,對亮亮點點頭。
上麵的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在遊戲中如何培養男孩的耐性,同時這也告訴媽媽們,當男孩在遊戲中受挫後,需要媽媽給予指導和幫助。幫助男孩增強對玩具的興趣、增強對遊戲規則的遵守,鍛煉男孩的意誌力和耐力。
遊戲活動是男孩獲得發展,健全良好心理性格的必由之路,對於年幼無知的男孩來說,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學習,因此,讓男孩在快樂的遊戲中培養良好的性格,將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大事。
在遊戲中,男孩的道德素質可以得到很好的培養。這裏的道德當然也不是指全麵的社會道德規範,而是主要道德規範的雛形。媽媽應從小就培養男孩的道德感,引導男孩做個有道德感的人。
男孩在遊戲中進行學習、不斷成長,逐步形成從“生物人”到“社會人”的轉化,家庭教育與此密切相關。有的媽媽看到男孩在遊戲中喜歡“稱霸”,欺負別的小朋友,不但不勸阻,反而認為兒子這樣做不吃虧;男孩在遊戲中欺騙別的小朋友,有的媽媽卻認為是自己的男孩腦子聰明。雖然這隻是男孩在遊戲中的表現,但時間長了,男孩養成了習慣,可能就真成為生活中的“小霸王”了。因此,在男孩的遊戲中,媽媽應教男孩怎樣做有基本道德的人,這事關乎男孩的未來人格的形成,即使暫時有所損失也在所不惜。
媽媽應該通過自己的言行,利用遊戲中的實例來培養和發展男孩健康的品德。如有些男孩在遊戲中由於不小心損壞了東西而不承認,或者為圖表揚而虛報成績等,這是男孩懼怕家長責怪的緣故,如果媽媽在遊戲中給男孩這樣的暗示:隻要不是故意,隻要勇於承認錯誤,做誠實的人,是可以得到原諒的,哪怕是損失了一些東西,那麼男孩自然也就不會說謊了。
在遊戲中還可以培養男孩誠實守信的性格,當男孩在遊戲中失信或者不遵守大家一致認可的規則,那麼下次就可能再也不能參與夥伴們的遊戲了,對迫切需要夥伴的男孩來說,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男孩會遵守諾言。
此外,媽媽在與男孩的遊戲中也可以培養孩子講禮貌、遵循一定道德規範的習慣,例如一個男孩看完電視後,非常粗野地跟媽媽說:“快做飯,我餓了!”這個時候,媽媽就以和男孩玩童話遊戲的方式回答說:“呀,這是哪頭大灰狼,不懂禮貌,把媽媽都嚇壞了。”這時,男孩猛然理解了,於是就會緩解語氣說:“媽媽,我現在有點餓了,你可以做飯給我吃嗎?”讓男孩在遊戲中逐漸成為具備基本道德意識的人,這對男孩健全的人格養成無疑也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