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小學裏,一個小男孩畫了一隻三條腿的恐龍,老師問他,為什麼是三條腿呢?他回答說因為環境的汙染,恐龍也變異了!老師認為他有想象力,而且思維力也很好。而另外一個小男孩也很有創意,他把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的特點綜合了,畫了一個“四不像”恐龍,老師問他這幅畫的意義時,小男孩的回答非常簡單,因為隻要他畫的有創新就能受到家長和別人的注意。也就是說他不是為想象而想象,是為一些與思維無關的因素而想象創造。這兩個男孩誰更有創造力?事實已經很明顯了,因為想象是思維力的組成部分,它是為人的整體思維力服務的。如果想象不是因為喜歡想象而想象,那麼維持想象的動力是有限的,這種想象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這種方式的想像力培養需要改進,想象和創新的目的不是為了嘩眾取寵。不是真正為想像力的培養而進行的教育,會讓男孩的想象本能漸漸削弱,越教越沒靈氣。
因此,媽媽挖掘培養男孩的想象力要明白培養的目的和方式,也即男孩的想象必須是純粹思考學習的產物,男孩的想象必須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和創新點。不要把男孩的內在想象需求轉化成外在的動機,比如男孩子特別有想象力,於是媽媽喜歡在別人麵前賣弄自己孩子。另外,媽媽故意用獎勵的方式去鼓勵男孩想象也會影響他的想象動機。因此媽媽必須自然地遵循男孩的想象本能,留給男孩足夠的想象空間,讓孩子自由、自然地想象,使之成為自己的樂趣。媽媽隻有認清了這些,才知道什麼時候該引導男孩的想像力,什麼情況下改變培養方式。
媽媽在培養男孩的想象力時,請參考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不要責備孩子,以免扼殺男孩的想象力。
愛迪生善於想象,曾經拿雞蛋放在自己屁股下麵孵小雞,小雞當然沒孵出來,但他並沒有遭到媽媽的責罵和嘲笑。因此媽媽不要責罵男孩,無意的責罵會殺傷他的想象力。
第二,走進自大然,激發男孩的想象力。
一個男孩的想像力受經驗的影響,因此,媽媽應讓男孩親近大自然,更多地感受外物。經驗越多,想象力的源泉就越豐富,男孩的想象力就越高。因此媽媽要帶男孩到處走走。
第三,多讓男孩讀一些能激發想象力的書籍。
媽媽要多為男孩買些故事書和兒童科學讀物,讓男孩大量占有知識,沒有豐富的知識量,也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力。
9.讓男孩遵守遊戲規則
媽媽和爸爸陪著男孩洋洋玩遊戲。遊戲的內容是一個人當小狐狸在前麵跑,一個人扮老虎在後麵追。
洋洋由媽媽陪著當小狐狸,爸爸當老虎在後麵追。整個追的過程,洋洋玩得都非常開心。可是每當快被“老虎“追上的時候,洋洋就會跑到臥室裏,把門關上!玩了幾輪,都這樣,每次都以臥室門關上宣告遊戲結束。
媽媽提議說:“要不讓爸爸來當小狐狸,洋洋當老虎!”於是,大家換了角色。可這次洋洋就是不讓爸爸進臥室關門。爸爸一關門他就哇哇大哭。爸爸問洋洋:“為什麼你可以進臥室關門,爸爸就不可以?”洋洋說不上來,就耍脾氣說:“我就是不想讓爸爸藏起來,爸爸藏起來玩著就沒意思了!”
爸爸說:“那以後玩遊戲的時候,咱們得把規則說得清楚些!要不爸爸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媽媽也在旁邊說:“你當狐狸藏起來,爸爸也會覺得沒意思的。”在接下來的遊戲裏,洋洋懂得遵守遊戲規則了。
規則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準則。它以兩種不同的形式存在,其一是沒有明文規定,人們約定俗成、共同認可和遵守的行為規範。如主動排隊,在影院、圖書館不大聲喧嘩,以至進入會場要放輕腳步等;其二是有明文規定的,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公約、規則、規章、紀律等,如交通規則、學生守則、考試紀律等,通常帶有一定的強製性,有的甚至與法律法規相銜接。
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確,沒有規則,任何社會活動都無法展開。就連和小朋友玩遊戲,我們都必須遵守規則。對於媽媽來說,教男孩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是很有必要的。
媽媽要教男孩遵守“大”的規則,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教男孩遵守“小”的規則。一般來說,媽媽教男孩遵守規則,可從教男孩遵守遊戲規則入手。
男孩不遵守遊戲規則的原因很多,比如,男孩年齡過小,不知道遵守規則;遊戲內容對男孩來說較難,男孩難以成功;遊戲時男孩的失敗過多,男孩喪失了玩遊戲的積極性;男孩的好勝心過強,總想比別人快,這主要表現在競賽性遊戲中;缺乏生活經驗,主要表現在“角色遊戲”中等。
找到了男孩不願遵守規則的原因,媽媽就能對症下藥,根治男孩的毛病。
第一,媽媽要給男孩多講規則的作用。
男孩缺乏生活經驗,家長應該豐富男孩的生活經驗,鼓勵和肯定男孩的正確行為。在家裏,媽媽與男孩做遊戲時要給男孩講清遊戲應有的規則,以及大家為什麼要遵守。要讓男孩了解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例如,人們要遵守交通規則、遊戲規則、競賽規則。媽媽可以時常反問男孩,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男孩設想違規的後果,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正視。家長也可參與男孩的遊戲,並以角色的身份和遊戲的口吻指導遊戲,幫助男孩遵守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