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培養男孩的男子漢氣概(2)(1 / 3)

第四,教男孩學會更好地做人。

對男孩進行吃苦教育,也是教他更好地做人。實際上,吃苦教育正是對男孩進行的一種做人教育。當他學會吃苦的時候,他就會真正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和艱辛,就會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就會自覺地去努力生活和學習,真正能夠感恩父母,為社會作出貢獻。

當然,媽媽也應該認識一點,教男孩學會做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是,也要知道,對男孩的吃苦教育恰恰是曆練他做人的一個過程!這正如北宋著名文學家張載所說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麵對今天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男孩隻有學會做人,才能在競爭中遊刃有餘。所以,媽媽一定要讓男孩上好吃苦教育這一課,這對他的成長幫助極大。一句話,吃苦教育將會直接影響著孩子更好地做人!

第五,媽媽要舍得讓男孩吃苦。

要想讓男孩踏上人生的光明大道,父母一定要舍得讓他吃點苦,讓他體驗一下生活的磨難,這是為了磨礪他的堅強意誌,陶冶他的高尚情操,豐富他的人生閱曆。當然,這種吃苦教育更有利於培養他的自立能力,錘煉他的獨立人格。

那些成功的強者都是磨煉出來的。奧運冠軍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也與“吃苦教育”分不開。不能吃苦的民族是孱弱無力的民族,害怕吃苦的孩子是沒有希望的孩子。為了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媽媽應該“狠”下心來,加強對孩子的吃苦教育,鼓勵他從小不怕吃苦,樹立敢於吃苦的堅定信念,用智慧和雙手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由此,媽媽要注意從成功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吸取經驗,敢於讓男孩去吃苦,學著做一回“狠心”的父母。這一點,日本的父母就做得很好。日本的幼兒園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逢冬天,幼兒都要赤身裸體在風雪中摸爬滾打一定的時間。雖然天寒地凍,很多孩子的嘴唇凍得發紫,渾身發抖,但在一旁的父母們卻個個硬著心腸,沒有一個上前摟住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知道,隻有這樣,才能換來孩子真正的幸福人生。

第六,有意識地讓男孩吃苦。

作為媽媽,要經常有意識地為男孩創造一個吃苦的環境,以此來培養他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意誌。

吳章鴻女士是全國優秀家長,是感動中國的十大傑出母親之一、家庭教育專家、全國家庭教育講師團的成員、少先隊全國工作委員會特聘誌願輔導員。在教育孩子方麵,她就特別有意識地讓孩子吃苦,她這樣自述:

“我有意識地讓兒子去打工,有意識地讓他去吃苦。舉個例子說:小學生放了暑假,孩子們都在家休息,我卻領上兒子,戴上草帽和我一起去采購所需的東西。我們住在郊區,要走很長一段路,再坐兩次公交汽車,才能到鬧市區。我們所采購的東西有玻璃棒、漆包線、絕緣線、電阻、電容等,出去一次不容易,就希望把所有的東西都買齊,東西是越買越多,越來越重。我和兒子是肩杠手提,汗流浹背,冒著40℃的高溫,走在滾燙的柏油馬路上。很多媽媽也許會說,坐不起出租車,打個三輪車也行。我就是不坐,為什麼?苦難磨煉,要讓兒子懂得賺錢的艱辛,讓他知道生活費來之不易,讓他懂得生活並不容易。所以我堅持和兒子步行到車站。到了吃中午飯的時候,我們倆就找一個有樹陰的地方蹲下來,拿出自己在家裏準備好的幹糧,就著白開水吃。為什麼?省錢哪,我對兒子永遠的理念是什麼?粗茶淡飯,衣著樸實。回到家吃晚飯的時候,我問兒子:‘今天和媽媽出來打工,感覺怎麼樣?’兒子就說:‘太苦了,又餓又累,這比我在家裏吹電扇、看電視、做作業辛苦一百倍。媽媽,這真是太受罪了。’我馬上接過兒子的話說:‘你說得對,但是為了讓你接受好的教育,媽媽必須長年累月地這樣幹下去,也讓你從媽媽身上學會堅毅,學會堅強地麵對困難。’”

優秀媽媽就是這樣教育自己孩子的。可是在今天,多數媽媽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意讓孩子吃苦,更不用說有意識地讓孩子吃苦了。其實,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看似愛孩子,實則是害了孩子。

男孩時期是男人一生的基礎,媽媽要在這個人生的基礎階段,有意識地為男孩創造一些條件,讓他吃點苦。否則,他就會因為缺乏吃苦的鍛煉而無法擁有生活的本領,難以立足社會!

3.男孩為什麼要“窮”著養

“男孩窮著養,女孩富著養”是在中國流傳很久的一句教子格言,之所以根深蒂固一定有它的道理。那麼,男孩為什麼要“窮”養呢,對這種傳統的教育理念我們該如何理解,“窮”養男孩又有何深刻的道理和內涵?這無疑是每個男孩的媽媽應該仔細思量的事。

對於男孩子來說,無論是成長還是成熟,都需要自立自強,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需要麵對更大的困難,需要不懈地自我奮鬥,可以說,成功男人的成長和成熟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艱苦奮鬥的過程。也許,好多人認為“窮”養男孩,就是控製孩子的花銷,不要給他太多的享受,以免慣壞他,這樣的理解較為片麵,和我們所說的“窮”養有一定的區別,我們認為“窮”養男孩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對“窮困”和“艱苦”的切身感受,對孩子意誌、品質、性格、心態的磨礪、鍛煉和培養給孩子帶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