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培養男孩的男子漢氣概(5)(1 / 3)

哈克斯和同學要到山裏去參加為期兩天的野營活動。學校向他們介紹了營地的一些情況,並為他們的準備工作提出了建議,讓他們自己回家去準備營地的生活用品。媽媽詢問哈克斯是否需要幫忙,哈克斯說他自己能夠照顧自己。在他出發前,媽媽檢查了他的行李,發現他沒有攜帶足夠的衣服,因為山裏要比平原冷得多,顯然哈克斯忽視了這一點。媽媽還發現他沒有帶手電筒,這是野營必備的東西,但媽媽並沒有給他更多的提示。哈克斯高興地走了。過了兩天,他回來了,媽媽問:“怎麼樣,這次玩得開心嗎?”哈克斯說:“還行,不過我的衣服帶得太少了,而且由於我沒有帶手電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別人借,這兩件事搞得我好狼狽。”媽媽說:“為什麼衣服帶少了呢?”“我以為那裏的天氣會和這裏一樣,所以隻帶了平常穿的衣服,沒有想到山裏會那麼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該如何去做了。”哈克斯回答說。媽媽繼續問:“下次如果你去夏威夷,也帶同樣的衣服嗎?”哈克斯說:“不會的,因為夏威夷很熱。”媽媽說:“是的,你應該先了解一下當地的天氣情況,再做決定。那麼電筒是怎麼一回事呢?”哈克斯說:“我想到要帶手電筒,可我忙來忙去,最後把手電筒給忘了。我想,下次野營時我應該先列一個單子,就像爸爸出差時列的單子一樣,這樣就不會忘記東西了。”

在母子二人的對話中,不能不佩服這位媽媽的聰明做法,她僅僅是引導兒子總結了他做事計劃的不周。其實,這位媽媽完全可以事先提醒孩子,但她認為,讓男孩學會自己處理問題對他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她沒有提醒兒子,而是讓他在這次體驗中記住了教訓,而且還讓他具備了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媽媽應該知道,善於處理自己問題的男孩是堅強的,在生活中,他會表現出堅強的一麵,在麵對困難時,他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處理那些問題,而不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所以,媽媽一定要讓男孩學會自己生活,讓他自己去麵對生活。

第一,支持男孩自己做的決定。

想讓男孩學會自己處理問題,媽媽首先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然後支持他自己做的決定。他隻有自己做了決定,他才會努力去解決問題。

其實,放手讓孩子做決定和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教育子女的方法不謀而合。在教育子女上,劉少奇特別提倡“管放法”,他說:“對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麼叫放呢?吃苦耐勞的事情,經風雨見世麵的事情,都要放手讓孩子去幹。這樣可能孩子要跌跤,但隻有這樣做,才能使他們受到鍛煉,更好地成長起來。”

當孩子有自己的決定的時候,媽媽不必擔心孩子的將來會如何,隻要能給予他足夠的支持、肯定和適宜的指導,即使最終孩子的表現並不十分理想,但是由於父母的信任帶給他的信心和勇氣,會使他在總結經驗的同時,有更大的動力朝向前方去拚搏去努力。

大多數媽媽都以為孩子的事必須由父母去決定,強迫孩子一定要聽從安排。這樣,孩子就不會有自主權,也沒有做事的主動性,很可能會因為某些不得不去做的事而去應付差使。結果,孩子在無形中就會養成鬆散的習慣,甚至可能還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難以溝通,甚至出現孩子反抗的局麵。

強迫孩子聽從父母的建議,服從於父母的人生價值觀,這並不是好的教育方式,應該適當地聽一聽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有時給孩子一些自我行事的機會,他就會表現得十分優秀。

一旦父母願意接受孩子自己的決定時,就會發現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有時並非不可取,有時甚至比父母的想法還要成熟。

第二,教男孩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

媽媽要知道,自己代替孩子的包辦行為會讓男孩失去責任心,他就不再想去自己處理問題了。所以,媽媽要讓男孩盡早懂得,他自己的事情就要由他自己來做,並注意在他的學習和生活中糾正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