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顯示,男孩在臨睡前是最放鬆最自在的時候,這一段時間,男孩多半喜歡家長給自己講故事或者聽他說說自己在幼兒園或小學的見聞。有些明智的媽媽就會抽出每天晚飯後半小時或者睡覺前半小時,主動與兒子子進行交談,聊聊他的想法,聽聽他與小夥伴在一起的事情。當然,這個階段的聊天,並不一定是正兒八經的聊天,媽媽可以把聊天融合在活動當中,比如,給他講講故事,唱唱兒歌,說說悄悄話,一定要在一種自由輕鬆的狀態下交談。
一位作家曾回憶自己童年時睡覺前和媽媽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場麵:“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後,星星出來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裏最美的時候。母親忙完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子裏的小床上樓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的白白的,曬得脆脆的。’我也會跟著母親一起唱,唱完一個,央求母親再為我唱一個。母親又開始帶著我一塊唱‘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裏萬裏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母親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地,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學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也是唱民歌的能手,母親就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母親唱累了,我依然不想睡,母親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然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入人間:‘小紅孩,上南山,割荊條,編簸籃,篩大米,做幹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民謠童謠都唱過了,我還是不想睡,就纏著母親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說:‘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裏麵睡個白胖子——是什麼呀?’我想了一會不知道,就問母親往哪裏猜。母親說:‘朝吃的猜。’我一會說是白薯,一會說是蓮蓬,母親都微笑著搖搖頭。我歪著頭實在解不開,母親笑著說:‘小腦瓜沒開竅,這就是咱們種的花生呀!’我依然不依不饒地讓母親給我說許多的謎語。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甜甜的吟唱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鬱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為我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歌謠,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文字的王國。”
這是多麼美好的回憶啊,或許這位作家的文字天賦就得益於媽媽的教育。由此可見,媽媽和兒子一起讀兒歌、民歌,對他來說每次都是一次快樂的心靈奇遇。雖然生活是平淡的,日子是一天一天過的,可是他的心靈卻向往著激動人心的體驗,精神世界的小小需求,就能讓孩子興奮不已。而在一次次的“心靈奇遇”中,他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和難忘的體驗。哪個孩子不想有這樣的時光呢?
孩子不僅喜歡聽故事、聽歌謠,更喜歡和媽媽一起輕鬆自在地談論學校的見聞。媽媽經常和孩子一起交談,最能理解孩子的語言和心思。
在孩子談論見聞的過程中,媽媽如果發現男孩語言邏輯上的錯誤時要及時糾正,逐漸減少條理不清、層次不明的現象。比如,兒子說:“我丟了幫我找找。”其實,媽媽知道是兒子丟了東西,讓媽媽幫助找一找。於是,媽媽就去幫助孩子尋找,而對於孩子這句不完整的話並不在意,時間長了,孩子會養成說半句話的毛病。因此,媽媽要及時糾正孩子說話中的語言錯誤,他的表達能力就能提高,內部語言的水平也會隨著提高。
5.通過朗讀培養男孩的口才
我們可以把男孩的語言發展分成幾個階段:咿呀學語、胡說亂講、單字期、雙字期、爆發期。在從胡說亂講到雙字期時,你會驚訝地發現,男孩的語言會突然發展成流利的談話,而且符合母語的文法。這段時間以後,語法的增長速度大約一個月就是一倍,到了3歲大約可以有上千種。任何一個3歲的男孩都可以說是個文法天才。也就是說,男孩長到3歲後,會進入語言發育的高峰期,說話的積極性特別高,這個時候,如果對男孩的語言學習加以訓練和引導,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對於這個時期的男孩,媽媽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給孩子報個朗讀班等口語訓練的輔導班,這將非常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朗誦能力。即使不上朗讀班,媽媽也可以自己培養孩子的朗讀能力。比如,在家挑選一些韻律感、節奏感較強的詩歌或文章讓孩子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