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近視除有遺傳的因素、用眼衛生的因素外,還與體內微量元素缺乏有關。如體內缺鉻和鈣可誘發近視的發生,尤其是高度近視與這些元素缺乏有密切的關係。體內缺乏這些元素主要是因為飲食中有偏食現象,因此,孩子吃飯時一定不要挑食,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醫學研究認為,孩子吃過多的糖和高碳水化合物,就會影響到元素鉻的儲存利用,使眼組織的彈性下降,眼軸變長,影響到視力。有的人認為,吃了大量的糖,會使血糖升高,由於血糖濃度增加,就會影響到房水與晶狀體內滲透壓的改變,房水就會進入晶狀體內,引起晶狀體變凸,形成近視。還有人認為吃了過多的糖,會影響血液的pH值的穩定,從而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
總之,要養成合理飲食的好習慣,每樣食物都要吃一點,使營養均衡,多吃些粗糧、糙米,少吃些糖,限製豬油和動物脂肪的攝入,這些都有利於鉻與鈣的補充,是預防近視的又一途徑。
看電視時應注意什麼
看電視是孩子生活與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過看電視可以學到許多知識,但如果觀看不當,會給眼睛造成負擔,引起眼部疾患,因此在看電視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觀看電視時要保持一定距離
電視要置於光線較柔和的地方,放的不要太高或太低。電視屏幕的中心最好與眼視線處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由於在看電視時眼部肌肉是處於緊張狀態的,因此眼睛與電視機要保持一定距離,以電視屏幕對角線的4~6倍為適。觀看時應坐在屏幕的正前方,斜看角度不應大於45度。
看電視時,室內光線不要太暗
有人喜歡看電視時把屋裏的燈都關掉,這樣使屏幕的亮度和周圍的黑暗形成較大反差,長時間觀看會造成眼睛疲勞。相反,如房間燈光很亮,圖像就顯得灰暗,而且也看不清楚。因此看電視時,屋子裏的光線不要太暗,也不要太亮,可以在室內開一盞柔和的小燈,這樣眼睛就不容易疲勞。
看電視的時間不要太長
特別是少年兒童,觀看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就要到別處轉一轉,喝點水、上廁所或站在窗前向外眺望一會後再看,也可以利用放廣告節目時,閉目養神,使眼睛得到一定時間的休息。
10.預防交叉腿綜合征
有些學齡前兒童,患有一種怪毛病,男女均有,女多於男,發作時動作表現得很奇怪,女孩兩腿交叉並緊,男孩臥在被子上摩擦外生殖器,如果細心觀察,可見患兒麵部潮紅、眼睛不自然和全身出汗等症狀,一般常在臨睡前、醒後或是一坐下來就發作。個別的小學生在上課時也偶有發作的現象。醫學上對小兒的這種動作叫交叉性動作,也叫夾腿綜合征,在心理學上稱為自戀行為,與吮指癖、啃指甲癖、挖肚臍等是同一性質的精神表現。
引起幼兒交叉動作的原因是因小兒外陰部不潔、蟯蟲病、陰部周圍有濕疹、包莖過長及褲子過緊等。平時活動中,偶然外陰部碰到椅子角或某些物體上,外陰部受到摩擦而感到不舒服,或安排睡眠時間過長,孩子不能很快入睡,以解除外陰瘙癢,久而久之,便養成了這種不良習慣,一旦形成,靠自己糾正較困難。為此家長要引起注意,找其原因,促其糾正,以利小兒健康成長。
要使小孩去掉這不良習慣,就要治療病源,保持外陰部清潔,有蟯蟲的要進行驅蟲,患有其他外陰部疾病的要及時根治,穿的衣服大小厚薄合適,尤其內褲不要過緊。不要對這種孩子譏笑和訓斥,更應處處關懷備至,要采用分散注意的方法。就是較小孩子發作時,父母趕快把孩子抱起來,較大孩子發作時,父母要加以幹擾。平時要豐富孩子的生活內容,不要使孩子感到單調或寂寞,增添玩具,多帶小孩參加有趣的遊戲活動,把注意力轉移到豐富的生活中去;安排睡眠時間要適宜,不要過早臥床,以免臥床後不能很快入睡,被子不宜蓋得太多。在睡前父母最好能守候在孩子床前,不使孩子有發作的機會,醒後應立即促其下床,如果能堅持一段時間,大多數孩子隨年齡的增長,這種不良毛病就會改掉。
11.腮腺炎表現及預防
孩子得了腮腺炎,開始家長沒當回事,後來孩子嚷頭痛,才上醫院,由於病種不是綜合性醫院的醫治範圍,又送傳染病醫院,診為腮腺炎合並腦炎,經搶救才脫離危險。
像這種不知腮腺炎是傳染病、得了腮腺炎不知其合並症者大有人在,如果延誤了病情診治,會給病人帶來嚴重後果。腮腺炎全名為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多在冬春季發病。它是通過病人和帶病毒的隱性感染者通過空氣、飛沫、唾液及汙染衣物而傳播的。潛伏期約為2至3周。發病初期可有發熱、怕冷、頭痛、食欲不振等症狀,1~2天後顴骨弓後酸痛,單側或雙側的腮腺腫大,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發展,邊緣不清,疼痛明顯,特別是進食酸味食品,疼痛加劇。
腮腺炎不但是一種傳染病,它還可合並其他疾病,如腦膜炎、腦炎,病人多見於兒童。在腮腺腫大1周後現出頭痛,合並睾丸炎,腮腺腫大1周左右開始消退時,突然出現高熱、寒戰、睾丸脹痛,劇烈觸痛,陰囊皮膚水腫顯著,合並卵巢炎。此外腮腺炎還可並發腎炎、心肌炎等疾病。因此得了腮腺炎要引起注意,一旦有合並征出現要及時到傳染病醫院治療,以免延誤時機。
12.不要亂給孩子吃藥
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間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時間短,吸收排泄快,抵抗力弱,對藥物反應敏感,用藥不當會產生不良反應。
兒童長期使用皮質激素如強的鬆等,或免疫抑製劑如環磷酰胺等,能延緩骨骼生長,早產兒長期應用四環素能使骨骼生長停滯。
四環素、皮質激素、維生素A等藥物可增加腦壓或引起腦水腫,皮質激素還可以影響兒童對鈣質的代謝,產生手足抽搐。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多粘黴素等可致使聽力減退,引起耳聾,不會說話的小兒,耳聾後還可導致啞巴。
過量服用氯黴素、四環素、金黴素、新生黴素、氯丙嗪、異煙肼等,可導致中毒性肝炎。
長期服用皮質激素如地塞米鬆,可引起消化道潰瘍,長期服用氯黴素可引起小兒再生障礙性貧血,磺胺類藥物服用過多可引起血小板減少等症。
由此可見,小兒患病切忌亂用藥,特別是副作用較大的藥物,劑量不可過大,用藥時間不能過長,一定要按藥品說明書或遵醫囑服用。
13.禁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能夠引起非常嚴重的雷耶氏綜合征,雷耶氏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的兒童肝髒和大腦疾病,因此絕不能給12歲以下的兒童服用任何形式的阿司匹林,除非有醫生的特殊指導。
14.紅眼病的防治方法
紅眼病又叫急性結膜炎。由細菌或病毒引起,傳染性很強,接觸了被紅眼病眼淚汙染過的用具和物品等物都可能被傳染。紅眼病一般在夏秋季流行。在幼兒聚集的托兒所或幼兒園內,紅眼病都很可能蔓延開,傳染到全班、全園的小朋友甚至大人。所以,平時,寶寶的手帕、毛巾、臉盆等物應以個人為單位分開使用,在家庭裏也同樣如此。並且注意不要隨便用手揉眼睛。
若患上了紅眼病的寶寶就不要上托兒所或幼兒園,也不要上理發店、浴池等地以免蔓延傳染給別人,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常用的方法:每半小時滴眼藥水一次,常用0.25%氯黴素、0.1%的利福平。睡前可用0.5%紅黴素眼膏。還有毛巾、手帕、臉盆等物應煮沸消毒。
紅眼病嚴重時會結膜充血(即白眼珠發紅)甚至出血,耳前淋巴結腫大、壓痛,並可能影響到角膜,黑眼珠發痛,視力模糊。要堅持治療10~15天才可痊愈。紅眼病發病是雙眼先後發病的。若一個眼皮出現紅疙瘩,此為針眼,瞼緣紅腫硬癤3~4天後冒尖排出膿液。大人一定不要用手擠壓,以防將膿液中的細菌擠入血管,進入顱內引起腦膜炎、海綿竇血栓、敗血症等危及生命。可到醫院請醫生切開排膿。此外也不可用紗布蓋住一眼,以防萬一因此引起弱視,使一側眼的視力喪失,視覺失去立體感,成為終生的遺憾。
15.“對眼”的防治
孩子患有“對眼”會影響到學習。從生活和美觀出發要說服和鼓勵孩子積極治療。治療方法有幾種:
驗光配鏡子
這樣可以為遠視和散光找到準確的度數。配眼鏡矯正視力的同時,斜視得到了治療。要堅持戴眼鏡不能間斷,無論看遠處或近處都要戴著眼鏡,一般堅持半年左右就可見到療效了。以後每年要到醫院檢查一次,以觀察視力變化,調整眼鏡的度數。
遮蓋健眼法
可能大家見過有的小孩一隻眼睛被緝鏡片遮住了,這是治療“對眼”弱視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由於雙眼屈光參差太大,如將好眼睛遮住,讓斜視的眼睛看東西,讓其多受一些光刺激,促使視網膜發育。如經遮蓋健眼治療後斜眼視力有所提高,需戴鏡檢查斜視度數,如有所減少,則需要堅持遮蓋,每月查一次視力和斜視度。
用同視機訓練
有關專家認為斜視兒童可到醫院做立體鏡和同視機訓練,這些訓練對斜視的眼位矯正有很大幫助,而且對雙眼單視功能的恢複和立體知覺的建立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手術治療
經上述方法治療1~2年後,仍有斜視的兒童或斜視治療過晚者,在戴眼鏡的基礎上仍不能糾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16.瘊子的防治
瘊子的學名叫疣。疣是經過病毒傳染後才生出來的。常見的疣有以下幾種:
傳染性軟疣
俗稱“水瘊”,多見於兒童,為米粒到黃豆大串珠樣隆起,表麵有蠟樣的光澤,傳染性軟疣呈灰白色或珍珠色,中心有小臍凹,用針將頂端挑破後,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其中含有大量病毒。這種軟疣可發生在軀幹、四肢,症狀不明顯,有時有癢感。
尋常疣
俗稱“刺痕”,是最常見的瘊子。多發生在青少年,開始在皮膚上出現針尖到黃豆大的隆起,表麵較硬,呈灰褐色。這種疣的表麵頂端呈乳頭狀、菜花狀或刺狀,故叫“刺痕”。其多發於手部、足部、鼻孔、耳郭內。
扁平疣
俗稱“扁瘊子”。為米粒到綠豆大小扁平隆起,棕色,表麵光滑,數目多,多發生於麵部及手背。
長了瘊子以後,數目少的可用液氮冷凍治療,也可塗抹軟膏。傳染性軟疣可在用針挑破擠出白色物後,塗2%~3%碘酒。有的瘊子不經治療,幾年後自行消退。有的反複發作,就需到醫院治療了。
17.急性闌尾炎的治療
急性闌尾炎是小兒最常見的腹外科疾病,可發生於小兒任何年齡,最常見於5~12歲,10~12歲發病率最高,3歲以下則很少見。
發病原因
小兒急性闌尾炎的發病原因較複雜,目前仍了解不夠,但最有可能的是以下幾種因素:
闌尾腔梗阻
闌尾腔機械性阻塞,分泌物滯留,腔內壓力增高,闌尾壁血運發生障礙,有利於細菌的侵入。最常見的梗阻原因是糞石、異物(果核、蛔蟲)、闌尾扭曲、管腔癜痕狹窄等造成。
細菌感染
細菌可經破潰或損傷的黏膜及血循環到達闌尾,引起急性炎症。如咽峽炎、上感、扁桃體炎等。
神經反射
當胃腸道機能發生障礙時,常伴有闌尾肌肉和血管的反射痙攣,闌尾腔發生梗阻及血運障礙引起炎症。
病狀表現
典型闌尾炎有腹痛、發熱、胃腸道症狀及右下腹部壓痛和肌緊張四大症狀。腹痛是最常見的症狀。許多病都可以有腹痛,闌尾炎腹痛的特點是轉移性腹痛,即開始時在心口窩或肚臍附近,經過幾個小時或半天左右轉到右下腹痛,即肚臍右下方。少數患者也可以一開始就是右下腹痛。疼痛呈持續性,不太劇烈。如果是由於蛔蟲鑽入而引起者,可有陣發性劇痛。患兒常屈著右腿側躺著,不敢直腰走路。幼兒說不清疼痛部位,嬰兒則常常蜷著腿哭鬧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