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控製情緒——讓孩子有寧靜致遠的人生(1 / 3)

人類在道德文化方麵最高級的階段,是當我們認識到應當用理智控製思想時。

——(英國)達爾文

自我控製是最強者的本能。

——(愛爾蘭)蕭伯納

我們對於情感的理解愈多,則我們愈能控製情感,而心靈感受情感的痛苦也愈少。

——(荷蘭)斯賓諾莎

情緒是一個人對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應,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7種類型,正如一個好消息會讓人喜悅,一個壞消息會令人沮喪。對於一個人而言,每一種情緒的表達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過於高興會釀出悲劇,而異常憤怒更有可能傷人傷己……所以,無論哪種情緒如果表現得太過激,就需要控製了,如果不得到及時而有效的控製,結果都是令人遺憾的。

一對夫妻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口角,夫妻二人從惡語相向到互相毆打,氣急敗壞的妻子衝進臥室,把醫藥箱裏瓶瓶罐罐近百種藥丸全部吞下肚去。等丈夫發現時,妻子已經奄奄一息。丈夫把妻子送到醫院,醫生無奈地表示,近幾小時內就因夫妻吵架,送來了好幾個受傷的妻子,不是吞安眠藥的,就是被利器致傷的。

夫妻之間有多大的仇恨可以如此的互相傷害,其實,不是仇恨,而是一時的情緒無法控製導致悲劇上演。情緒失控不僅僅會釀成人間慘劇,而且會成為一個人生活和事業上的最大阻礙。

有位哲人說:“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曆淺薄,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製。憤怒時,不能製怒,就會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就會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隻有積極主動地控製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被稱為“最完美元首”的林肯,年輕時脾氣暴躁,曾寫信作詩挖苦別人,投信給報社攻擊對手,由此惹來一場決鬥,險些送命。事後,他洗心革麵,學會了控製自己的情緒,最終成就了自己完美的人生。

然而,不同的人在麵臨同一種外界刺激時反應都不會相同。比如:兩個人在馬路上不小心碰了一下,如果兩個都是情緒比較緩和的人,那麼,多半是互相說“對不起”,彼此道歉,然後離開;而如果兩個人都易怒易躁的話,可能這個不經意的碰撞,就能演變成一場打架鬥毆事件。所以,能控製自己情緒的人才是能掌握自己未來的人。

而當今的孩子在家大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不僅不受委屈,承受能力也較差。有的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任憑自己的情緒隨意發泄;有的孩子因老師小小的批評而跳樓自殺;有的孩子因為丟了一塊心愛的橡皮而好幾天不吃不喝……孩子這些消極的情緒,如果學不會控製和調整,他的未來也是岌岌可危的。所以,父母要擔負起教會孩子控製情緒的責任。

培養建議一:給孩子創造平和的家庭氣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也是孩子學習的重要課堂。父母的言行以及所營造出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要想讓學會控製情緒,首先應該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情緒平和的家庭裏。

父母的脾氣和性格決定了孩子對待情緒的態度。父母如果性格急躁容易發火,孩子在尚未有反抗能力前會表現得乖巧聽話,但是,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或者有能力反抗時,父母會驚訝地發現,孩子是自己的影子。

浩浩上小學三年級,學習成績很好,但是人緣很糟,同學們都不喜歡和他玩。因為他經常發怒,動不動就打同學,如果自己考試成績稍不如意就打自己或者用手錘牆;上課時,如果老師沒叫他回答問題,他還會質問老師為什麼沒叫他。

一次英語課上,老師安排大家自由組合做英文遊戲。遊戲期間,和他一組的同學就給老師告狀說:“浩浩打人!”浩浩也據理力爭,老師在調節時,浩浩居然使勁打自己的臉,老師雖然即使製止,但浩浩還是流了鼻血,同學們也都嚇壞了。

經過老師的安撫,浩浩安靜下來,並向艱難地向同學道了歉。事後不久,老師了解到,浩浩在家經常挨父親的打,父親對他要求很嚴,浩浩做得稍有不妥,父親就用棍棒相向,而且有幾次居然把自家的掃帚打斷了。而浩浩在父親麵前表現得極其溫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