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爸爸的話,吳敏感覺很有道理。於是,她又開始彈琴了。而且,她的琴聲越來越動聽。
害怕失敗後他人的嘲笑,吳敏差點放棄自己的愛好。但是,爸爸的話讓她知道,隻有勇敢地麵對,她才有機會迎來下一次的成功。誰都不會逃避失敗,孩子更不可能例外。所以,當孩子失敗了,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麵對失敗的結果,這樣才能品嚐下一次成功的甘甜。
培養建議二:鼓勵孩子勇敢戰勝失敗
失敗是所有人人生道路上必經的一道關口,不管已經成功的人,還是正在向成功的進發的人,都要先戰勝失敗,才能贏得成功。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想要獲得成功,首先要找到戰勝失敗繼續前進的法寶。否則,失敗隻會帶來失望,而失望很可能會讓人一蹶不振。
張誌和爸爸一起到農村去采摘,看到村裏麵正在表演走高蹺,張誌感到很有意思,於是他苦苦哀求爸爸讓他也也去試試。從小在農村長大的爸爸,對高蹺也有很深厚的感情,就答應了張誌的請求。爸爸讓張誌坐在椅子上,很認真地幫他綁好高蹺:“可以了,你站起來吧!”
張誌很想站起來,可是他剛一來,卻又立刻坐下了。
爸爸問他:“怎麼了?為什麼不站起來呢?”
張誌說:“我害怕會摔倒。”
爸爸說:“勇敢點,拿出你的勇氣,向前走,不要怕。”
在爸爸的鼓勵下,張誌晃晃悠悠地站了起來,可是他剛邁了一步,就一下摔倒了。這時張誌對高蹺的興趣完全沒有了,剩下的隻有對高蹺的恐懼。
爸爸看出了張誌的恐懼,對他說:“一次摔跤有什麼好怕的,你隻有戰勝了這次失敗,才能體會到高蹺的樂趣。站起來,再來一次,慢慢就會好了。”
張誌雖然還有些害怕,但是想到爸爸的話,他又鼓起了勇氣。就這樣,在爸爸一次又一次的鼓勵下,張誌戰勝了恐懼,學會了踩高蹺。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一個不斷戰勝失敗的過程。其實,一個人不論做什麼事情,隻要他有積極的態度,有戰勝失敗的勇氣,他終將贏得成功。相反,如果一個人對待失敗隻會消極、失望,那他不僅戰勝不了失敗,還會陷在失敗中無法自拔。
培養建議三:讓孩子認清失敗的原因
父母要讓孩子正視失敗,必須要讓孩子認清失敗的原因,隻有了解了失敗的原因,孩子才能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進而很好地從失敗中走出來。其實,失敗隻是一個暫時的挫折,把失敗的原因弄清楚之後,不僅能從挫折中走出來,還可以避免下次再陷入同樣的境地。
孫榮是個粗心大意的孩子,每次考試她都會因為粗心,而寫錯一兩道題。一次,媽媽看孫榮卷子上一道非常簡單的題沒有答對,就知道她一定又犯了馬虎的毛病。於是,媽媽把孫榮叫到身邊說:“榮榮,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知道什麼原因嗎?”孫榮說:“這次的題太難了,我不會。”
媽媽說:“其實,這次考試一點都不難。隻是你沒有用心去讀題。現在,你再仔細、認真地把這道題看一下。”孫榮聽了媽媽的話,用心地讀過題之後,發現那道題真的不是很難。媽媽說:“榮榮,現在你找到考試成績差的原因了,那你下次能不能改掉這個毛病,把成績提高上去呢?” 孫榮聽了媽媽的話,以後考試就很少會有因馬虎而做錯題的情形了。
有人曾經說過:“如果你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這次失敗就不算失敗。”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清失敗的原因,下次又犯同樣的錯誤,經曆同樣的失敗。其實,隻有讓孩子看清失敗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更好應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