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築牢孩子學業的基礎,最重要的是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小學低年級,是孩子獲得知識能力的敏感期和最佳時期,不僅是孩子打好學業基礎的關鍵期,也是其他綜合能力發展的關鍵期,父母能否把握好這一最佳教育時機,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學校教育畢竟隻是孩子受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任何成功的孩子無一不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所以,保障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是父母。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是每個父母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在人的一生當中,兒童期的智能發展最快,是人的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內開發智力,其效果事半功倍;而錯過“關鍵期”則是事倍功半,甚至會造成永遠無法彌補的過錯。
所謂關鍵期,指的是人或動物獲得能力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發育中的某些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大腦對某種學習具有特別適應的生理狀態,人會很容易地獲取某種能力,而且刻印在大腦中。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再進行學習、訓練就相當困難。
所以,我們要緊緊抓住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期,根據兒童智力發展的特點,適時有效地開發兒童的智力。
兒童階段智力發展的重要特點,是認識過程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即無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隨意性(即有意性)隻是剛剛開始發展。有關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5~6歲兒童多數是依據物體的感知特點和情境進行分類,但依據功能和概念來加以分類則在逐步發展。6~7歲兒童開始突破具體感知和情境性的限製,大多數能依物體的功用及其內在聯係進行抽象概括,但對物體本質屬性的抽象概括能力還隻在初級階段。
兒童由於知識經驗貧乏,語言發展水平較低,因而主要是以具體表象的形式來認識外界事物。盡管他們已能對事物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從而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但無論如何,這些概念和邏輯思維都具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的特色。也由於受知識、經驗和語言水平所限,兒童還不能經常有意地控製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兒童的注意、記憶和想象都帶有很大的不隨意性,他們的智力活動也常帶有很大的不穩定性。
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了智力不僅應該培養,而且是能夠培養的。在智力理論的指導下,人們通過各種途徑開發智力,如從智力訓練入手、從學科教育入手、從非智力差異入手,等等,效果都較為顯著。
小學低年級孩子的一般年齡是7~9歲,處在兒童期的中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人的大腦從嬰兒期到兒童期不斷在發育和增長,並在青年期完成成長的過程。大腦的生長不是勻速和直線的過程,而是非勻速和分階段的過程,各個階段是相互影響、環環緊扣的,任何一個階段的發育受到阻礙,都會對後一階段產生不良的影響。研究表明,人腦在9歲之前發育速度最快,12歲左右腦重已經與成人相當,盡管9歲後兒童的腦重增加很少,但是腦細胞內部的結構進一步複雜化,大腦的各項功能進一步逐漸趨於成熟。由於大腦結構的複雜化和功能的成熟,孩子的心理特點也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研究還表明,9歲左右的孩子大腦前額皮層發育完善,孩子玩的天性開始消退;大腦的抑製能力加強,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變化變得更有意識;第二信號係統的語言和文字反應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處在轉折時期,抽象概括、分類、比較和推理能力開始形成;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性提高,一題多解的數量增加;思維開始從模仿向半獨立和獨立轉變。培養思維的獨立性和發散性在小學低年級尤其關鍵,而獨立性和發散性是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條件。這一時期,隨著抑製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增強,兒童的自製能力開始增強,但是仍然不穩定,開始有自己的獨立見解,獨立意識開始增強。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孩子的智力水平隨著經驗和知識的積累而不斷提高,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智力水平不斷增強。隨著大腦發育的成熟,思維發展水平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象邏輯思維逐漸成為一種重要思維形式,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小學低年級正是這個飛躍過程的關鍵時期。
總之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正處在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具有深刻的影響,所以,家長必須用不同於幼兒和不同於少年教育的方式鑄就孩子學業成功的基礎。
隻有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抓住智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對兒童進行智力技能的培養,才能探索出使孩子聰明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