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小學低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期(1 / 1)

相對於智力而言,學習能力對孩子學業的影響更直接一些。學習能力是後天形成的,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孩子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誌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同時,小學低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時期的孩子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是不安的開始。如果經過正確的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深刻轉折。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不斷增強,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持久,注意力的穩定性由15~20分鍾提高到20~30分鍾,可以勝任更加複雜的學習任務。雖然各種活動的目的性增強,內在動機開始成為孩子的學習動力,但是外在激勵仍然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動力。

因此,隨著孩子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快速發展,這一時期是培養孩子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孩子的邏輯和抽象思維能力開始增強,歸類、對比、推理等能力開始增強,在此時期加強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般來說,剛入學的孩子書麵語言落後於口頭語言,但隨著學習的發展,書麵語言逐步趕上口頭語言,並超過口頭語言,抽象思維能力也開始快速發展。根據這一變化,語文教學強化了閱讀分析和寫作的訓練;數學也開始漸難,並增加了複雜的問題,以發展學生的概括、對比和分類等抽象思維能力。社會課程則更加注重介紹更為複雜和間接的社會現象,科學課程則通過觀察、分析和歸納開始探討一些自然現象的奧秘。學校教育重心的轉變要求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要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例如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習慣,養成思考和分析的習慣,養成必要的數學思維習慣等。同樣,家庭教育也要發生一定的變化,家長要更加注重引導孩子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維持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的欲望,這對孩子今後的學業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學低年級是培養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父母在這一時期的努力將會使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效果事半功倍,而錯過這一時期對於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是莫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