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發展過程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1)第一代PLC(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早期的PLC作為繼電器控製係統的替代物,其主要功能隻是執行原先由繼電器完成的順序控製盒定時/計數控製等任務。PLC在軟件上吸取了廣大電氣工程技術人員所熟悉的繼電器控製線路的特點,形成了特有的編程語言-梯形圖,並一直沿用至今。
(2)第二代PLC(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後期)。20世紀70年代,微處理器的出現使PLC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個PLC廠商先後開始采用微處理器作為PLC的中央處理單元CPU,使PLC的功能大大增強。在軟件方麵,除了原有功能外,還增加了算術運算、數據傳送和處理、通信、自診斷等功能。在硬件方麵,除了原有的開關量I/O以外,還增加了模擬量I/O、遠程I/O和各種特殊功能模塊,如高速計數模塊、PID模塊、定位控製模塊和通信模塊等。同時擴大了存儲器容量和各類繼電器的數量,並提供一定數量的數據存儲器,進一步增強了PLC的功能。
(3)第三代PLC(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今)。20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超大集成電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微處理器的價格大幅度下降,各種PLC采用的微處理器的性能普遍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PLC的處理速度,各製造廠家還開發了專用的芯片,PLC的軟件和硬件功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體積更小,成本更低,I/O模塊更豐富,處理速度更快,指令功能更強。即使是小型PLC,其功能也大大增強,在有些方麵甚至超過了早期大型PLC功能。
3 PLC的發展趨勢
PLC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一開始簡單的邏輯控製到現在的過程控製、數據處理和網絡通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PLC還將有更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從技術上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新成果更多地應用到PLC的設計和製造上,PLC會向運算速度更快、儲存量更大、功能更廣、性價比更高的方向發展。
(2)從規模上看,隨著PLC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為適應市場的需要,PLC會進一步向超小型和超大型兩個方向發展。
(3)從配套性上看,隨著PLC功能的不斷擴大,PLC產品回向品種更豐富、規格更齊備的方向發展。
(4)從標準上看,隨著IEC1131標準的誕生,各廠家PLC或同一廠家不同的型號的PLC互不兼容的格局將被打破,將會使PLC的通用信息、設備特征、編程語言等向IEC1131標準的方向發展。
總之,PLC的發展主要趨向於大型化和小型化的兩極,具體體現在標準化、模塊化、網絡化、低價格、高性能等方麵。但PLC長期以來走的是專門化的道路,使其在獲得成功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便,主要表現在軟件和硬件的互補兼容,從而妨礙了自身的發展。因此,實現PLC硬件和軟件的標準化則是以後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