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日用陶瓷設計的文化訴求(1 / 2)

論日用陶瓷設計的文化訴求

陶藝

作者:李慧文

一、引言

人類的造物行為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不僅僅滿足於維持人自身的生存需要,同時還起到維係、建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及存在意義的作用,而這在產品設計上反映為產品的文化價值。具體而言,產品的文化價值,指產品的文化風貌或文化屬性所帶來的價值。產品的文化價值存在的基礎是人類的文化訴求,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人們不再僅滿足於產品的基本功能,對產品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提出更高要求,不斷增長的文化訴求使文化價值的意義備受重視。

文化價值同使用價值一樣,是產品的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一定範圍內,兩者呈反比的關係。市場競爭越激烈,產品同質化程度越高,越需要賦予產品文化價值使之更具競爭力,日用陶瓷行業同樣如此。曾幾何時,精美的日用陶瓷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外銷商品為我國贏得榮譽和巨額財富。而現今盡管外銷日用陶瓷數量仍占據世界第一,但整體品質已趨向低檔。中國陶瓷產業如何創新、複奪高端市場成為擺在陶瓷行業麵前的一道難題。由於中國日用陶瓷行業長期以來被“以量取勝、出口換彙”的思維影響,將注意力集中在生產環節而非設計環節,因而製造水平整體有了較大提高。部分陶瓷企業引進成型、燒造技術與設備後,產品中某些指標甚至高過世界最嚴格的標準。在不斷提高製造水平的背景下,圍繞擺脫低質低價競爭狀態,完成產業升級、提升產品質量檔次等問題,可以通過提高產品設計水準來實現。而達到一定工藝水準後的瓷器是低端日用產品,或是高端奢侈品,還是趨於中檔,關鍵在於設計者是否賦予其文化價值,是否強化文化價值在陶瓷產品設計中的意義。目前中國日用陶瓷產品大多停留在功能設計上,缺乏精神、藝術、思想等文化層麵的訴求與表現,原因在於設計者多缺乏對文化的深度認識,對之理解流於表麵化,產品的文化表達方式缺乏創新性,致使日用陶瓷產品的文化價值難以有效實現。

二、日用陶瓷設計的文化訴求應用

將文化訴求納入到日用陶瓷產品設計中,首先要注意所選用的文化元素是否符合主導文化價值,“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無論其消費還是生產,都受到特定時空中某種主導文化價值體係以‘普遍性’聲言而展開的社會選擇的預先規約。”[1]其次,設計者在運用造型元素時,必須使用目標用戶所熟悉、接受的元素係統,才能使產品所蘊含的象征、指示含義以恰當的形式表達出來。總之,日用陶瓷設計必須將設計納入特定的文脈中進行全麵、深入的考慮,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文化元素。

1、文化訴求在國際市場的陶瓷設計應用

在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與日用陶瓷產品的豐富性中,隻有顯示出中國文化及陶瓷產品的獨特性,展示出別國無法比擬的文化優勢,才能重新贏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和尊重,但如果僅沉醉於自身燦爛的陶瓷文化中,而不考慮國際市場的接受程度,顯然也是不可取的。最近幾年在國際陶瓷市場初顯鋒芒的海暢實業總裁陳立恒認為,中國的陶瓷產品要進入國際市場,關鍵是要對當地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不同的文化消費習慣也不同,要將這些文化信息融入到產品的設計之中,充分了解、尊重瓷器在當地的物質、精神層麵的功能以及人們的訴求,並據此完成陶瓷產品設計。歐美國家的消費者一般希望借助日用陶瓷來體現自身的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質量。名窯出產的日用陶瓷則被視為附加值很高的藝術品,作為兒女嫁妝及傳家之物來經營收藏,所以相當講究日用陶瓷產品的審美特性。人們習慣將日用陶瓷納入家居產品範圍,從整體上把握並進行設計、展示。家居環境中一切由陶瓷材質構成的器物都可以設計為統一風格,餐具、茶咖具、陳設用瓷、浴室盥洗用具甚至庭院中的花盆均如此。在諸如Sturtons and Tappers、Pottery Barn這樣的家居連鎖專賣店中,設計師每季都推出主打色係,並將之設定到花盆、花瓶、餐具、肥皂碟、桌布甚至寢具、窗簾等家居產品之上,使居室內呈現出和諧的色調配置。一般春季以各種明度、純度不同的綠色、青色為主,帶給消費者以生機盎然的活力,而秋冬季則以暖色調給消費者以明快溫暖的感受。在了解這些情況後,國內企業在進行日用陶瓷產品的造型、圖案、色彩設計時,如果能充分考慮歐美主流家居裝飾風格及文化偏好,對銷售就有相當的促進作用。

2、文化訴求在國內市場的陶瓷設計應用

麵向國內日用陶瓷市場的產品同樣也需要深刻研究文化,不僅是中國過往的文化,還包括目前存在的文化形態,在某種程度上,後者甚至更加重要。由於太過輝煌的藝術及技術成就,中國傳統樣式的陶瓷造型及紋飾具備較高的文化認可性,大量陶瓷企業在“傳承”的名義下相互模仿,而很少企業能研究日用陶瓷產品麵向現代文化的發展方式,致使市場上充斥著千廠一麵、缺乏對現代文化具有融合力的陶瓷產品。這一情況在諸如景德鎮、德化這種藝術陶瓷傳統發達的地區更加明顯,大批小型的日用陶瓷企業深陷於泥古的困境中不能自拔,所設計的產品雖源於傳統,卻從藝術、文化層麵低於傳統,難以獲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