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的大小要適宜,衣服過大會妨礙孩子的活動,過於緊身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褲子最好采用背帶褲。家長要尤其留心不要給孩子穿奇裝異服,也不要把孩子打扮成異性,這樣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家長可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為孩子選擇服裝,對於一些“較老實”、“憂鬱型”的孩子,能夠給他穿些色彩鮮明、圖案活潑的衣服。對於一些比較“淘氣”、“活潑”的孩子,經常給他們穿些色調淡雅、款式莊重的衣服。這樣做能夠幫助孩子形成完整的性格,不至於性格偏激,同時也可培養他們健康的、多樣的審美情趣。
鞋襪的選擇鞋子應該選擇穿脫方便、透氣性強、鞋幫較高、鞋底較軟的布鞋或橡膠底的布鞋。不要給孩子穿皮鞋或人造合成革的鞋。因為皮鞋的底和幫非常硬,容易磨傷孩子的腳;人造合成革的鞋不透氣,對孩子也不適合。孩子的鞋子大小要適中,鞋子過大,會影響孩子的活動和走路的姿勢;鞋子過小,會使孩子腳部神經長期受擠壓,影響腳趾和腳掌的發育。
這個時期孩子的活動量非常大,腳部出汗很多,因此孩子的襪子最好選擇透氣性強、保暖性較好的棉襪。襪口鬆緊要適宜,太鬆會褪到腳底不舒服,太緊則容易影響孩子腿部的血液循環。
不要對孩子罰站
此年齡段孩子的認識能力和道德觀念水平還不完善,因此,淘氣是難免的。有的家長往往無法正確地對待孩子的淘氣,常因一點小事就對孩子進行懲罰。罰站就是家長常用的懲罰方法之一。有的家長甚至罰孩子站非常長的時間。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孩子的骨骼發育尚不成熟,脊椎還非常脆嫩。倘若孩子帶著害怕的心情站立時間長了,勢必會加重腿部肌肉的緊張度,加重脊椎的負擔,導致兩腿發脹、發麻,沒有控製地打彎和腰酸。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
另外,罰站對孩子也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孩子是不會因為罰一次站而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原因所在的,哪怕下次不再犯,也是因為怕再罰站而控製住自己。同時,罰站更會加劇孩子的抵觸情緒,加深父母子女之間的隔閡。因此,孩子犯了錯誤後,家長應該指出錯誤所在,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錯誤對自己和他人的利害關係。這樣,孩子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采取“自然後果”教育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種方法就是大人有意讓孩子從行為的自然後果中獲得經驗和教訓。這種方法稱為“自然後果”教育法。倘若自然的後果是令人愉悅的,孩子自然會繼續做同樣的行為;倘若自然的後果使人不快,他自然會改變其行為。比如:倘若孩子被火燙了一下手指,知道火燙了會疼,就不會再去隨便接近火了;倘若他曾從高處跳下來時被摔疼了,以後走到高處自然就小心了。
但是,有時候做父母的往往會因心疼孩子而從中介入使孩子免於承受行為的惡果。如此一來,孩子就失去了自然後果的教育機會,養成習慣後,孩子就會處處依賴父母,不接受自己行為的後果。這對孩子獨立意識的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當然,這種“自然後果”法僅限於不導致嚴重傷害和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倘若你眼看著孩子在玩火而不理會,讓他承受自然後果,那非常可能會使你全家都化為灰燼。當自然後果僅限於不愉快時,你盡可能站在旁邊讓自然後果來教育他。
以下的幾個例子能夠試一下:
倘若孩子做什麼事總是冒冒失失,老打碎東西,如,又打碎了一個碗,你可以不著急立刻買新碗,讓他體會到打碎東西後給自己帶來的不便,如沒有碗盛飯吃,以後他就會小心了。
自然後果的教育方法雖然好,可是對孩子教育而言遠遠不夠,所以,有時我們必須故意製造一些有效的後果,讓孩子體會到某種行為可能導致不愉快的後果。如:
隨便拋棄玩具——成人就把玩具藏起來,使他在一段時間內玩不了這種玩具,此時他會非常想念他扔掉的玩具。
遊戲時欺侮了同伴——禁止他與同伴遊戲,直到他覺得寂寞並請求允許他把小朋友請來。
毀壞了物件——要他修好,在修理過程中他會感到疲勞,感到後悔。
滿足孩子正當願望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見到小朋友有而自己沒有的玩具,就要求大人給買,有時帶他們逛街見到他們喜歡的東西要求給買,這些都是正常的。但成年人往往用他們自己的尺度去判斷其價值,或者不讓他買,或者進行批評。這時,孩子會為自己的興趣和欲望得不到重視而情緒低落,甚至會引起不滿或反抗情緒。倘若孩子正當的要求總是得不到,積極性總得不到重視,情緒經常被壓抑,那麼孩子心理就無法健康發展:或者變得消極被動,對事物不感興趣;或者變得愛背著大人做事,不願把心裏話告訴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