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寶寶的生活寶典(37)(2 / 3)

早期培育

米直觀行動思維遊戲

小棒遊戲

方法:準備遊戲棒若幹根,染上各種不同的顏色。

啟發孩子用遊戲棒擺出各種圖形。起初時先摹仿圖形擺,然後自己想象著擺,數一數能擺出多少種圖形。

目的:這是為了培養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從而啟發思維。

留心:也可將冰棍兒洗幹淨,晾幹,供遊戲用。

龜兔賽跑

方法:準備乒乓球一隻半,圖畫紙、膠水、橡皮泥、蠟筆各備一些,鐵製汽水瓶蓋兩個,磁鐵兩塊,剪刀和塑料板各一件。

讓孩子先在紙上畫出兔子的耳朵和尾巴,然後剪下來,分別貼在乒乓球上,做成兔子身體;再將畫紙貼在兔子頭部,畫上嘴和眼睛;在乒乓球內放一個汽水瓶蓋子做成一隻兔子。

讓孩子用橡皮泥捏成龜頭、尾巴和四肢,裝在半隻乒乓球下麵,再在乒乓球上畫上龜殼花紋,將汽水瓶蓋子封在龜體內,做成烏龜。

將做好的龜、兔子都放在塑料墊板上,家長和孩子每人拿一塊磁鐵,分別操縱龜和兔。發令後,龜兔同時向前跑,看誰先到達終點。

目的:這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發展孩子的思維。

留心:可在乒乓球上剪出一條口子,塞進瓶蓋,再用紙封上口子。

抽象概括思維遊戲

父子對話

方法:

父:雞、鴨、牛、羊都是動物嗎?

子:是,因為它們都會叫喚。

父:可蚯蚓不會叫喚,它也是動物啊。

子:蚯蚓會爬,會爬、會走的就是動物。

父:魚不會走,會遊;鳥不會爬,會飛。可它們都是動物。

子:那,能活動的就是動物。它們都會活動。

父:可汽車、火車、飛機都會動,它們是動物嗎?

子:當然不是,他們自己不會動,得讓人去開。自己會動的才是動物。

通過這段對話,孩子對動物的抽象概括水平已有了提高,“自己會動”的特征比“會叫喚”更接近動物的本質特征。

目的:培養抽象概括思維。

留心:可用此種方式訓練對各種物品或自然現象的抽象概括。

指東西

方法:家長找出一些圖片,如鞋、圖書、帽子、飲料、摩托車、皮包、童車、皮鞋等,讓孩子觀察並找出哪些是媽媽用的,哪些是爸爸用的,哪些是孩子自己用的。倘若孩子一時無法完全找對,家長在一邊能夠稍加提示“這雙皮鞋像爸爸平時穿的,還是像媽媽平時穿的”,直到孩子完全找對為止。

目的:訓練初步理解物與人、物與物的關係,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

留心:每找到一個,家長應加以鼓勵,使孩子有信心去找下一個。

米分類思維遊戲

說出名稱並歸類

方法:給孩子出示如下物品:一張白紙、一瓶藥片、一支鉛筆、一塊肥皂、一把牙刷、一把活動扳手、一把老虎鉗、一塊毛巾、一雙筷子、一把湯匙、一支注射器、一個盤子、一瓶紅藥水、一個小碗、一支溫度計、一塊橡皮擦、一個酒杯、一支鋼筆、一把螺絲刀、一管牙膏。然後,讓孩子說出每件物品的名稱;

告訴孩子,這些物品可分成這樣幾類:學習用具、洗滌用具、醫療用品、工具、餐具;讓孩子對物品進行歸類。

目的:培養分類思維。

留心:也能夠不告訴孩子需要分成哪幾類,讓他們自己分。

觀察力訓練遊戲

找找看

方法:

(1)媽媽把一個大蘋果和一個大鴨梨放在桌上,然後對寶寶說:“蘋果和鴨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寶寶認真地看一看,告訴媽媽,到底它們哪些地方相似?”

(2)寶寶回答:“好吃,是甜的,都是樹上結的……”媽媽幫助寶寶把共同點找全。(好吃、甜的、水果、樹上結的,都有顏色)

(3)媽媽對寶寶的回答及時提出表揚:“啊,真不錯,寶寶真聰明。那麼,它們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4)媽媽要引導寶寶回答:顏色不一樣(一個紅一個黃),形狀不一樣(一個圓的,一個是葫蘆形的)……

(5)媽媽對寶寶的回答提出表揚,獎給寶寶一個大蘋果或一個大鴨梨吃。並總結出蘋果和鴨梨的特征,以強化寶寶的記憶。

目的:培養寶寶的觀察力,通過觀察能找出兩樣事物的同與不同。找出事物的外在聯係與內部聯係。訓練寶寶的思維能力。

留心:這個遊戲既要找相似點,又要找不同點,倘若寶寶有一定的困難,能夠先隻找相似點或隻找相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