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寶寶的生活寶典(37)(1 / 3)

為了促進孩子正常健康地生長發育,家長們一定不要讓孩子睡得太晚。

曬太陽別過多

皮膚需要呼吸,離不開空氣,也離不開陽光。不曬太陽的孩子往往會缺鈣,引起佝僂病。

但是,曬太陽並非越多越好,太陽也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孩子皮膚嬌嫩.日曬過久會損傷有機組織,孩子頭發少,中午的陽光會損傷腦細胞。孩子體溫的自衡能力差,久曬易於破壞體溫平衡,引發各種炎症。因此,最好在早上太陽剛出來很快和傍晚曬太陽。

對孩子發脾氣要有分寸

家長偶爾發發脾氣,以比平時更嚴肅甚至嚴厲的態度對待孩子是能夠的,尤其是當孩子經多次勸告,依然不聽話,故意搗蛋的時候。

發脾氣時必然要用語言批評孩子,但須留心以下幾點:

1.無法傷害、損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評的語氣能夠嚴厲,但要有分寸,不得過分粗暴和沒有理,使用的語言應該是具體的、就事論事的,千萬不要亂加罪名,甚至對其進行人身攻擊。尤其要留心的是,父母發脾氣,要以孩子犯了較大的錯誤為前提,無法因為自己在其他事情上不順心,就把氣發在孩子身上,使他受委屈,這對孩子而言是不公平的。

2.要指出錯在哪裏,為什麼錯,而不要說一大堆粗話,什麼“笨蛋”、“廢物”、“真後悔當初為什麼要生你……”之類的話,弄得孩子莫名其妙地傷心不已,卻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

3.發脾氣的目的除了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之外,主要目的還是讓他了解到父母因為他的錯誤而感到不滿、痛心。這樣,他情緒上就會受到非常大的壓力,知道父母對他不滿,從而產生愧疚感,並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錯誤。

教孩子愛惜東西

1.讓孩子體驗物品的價值。孩子不愛惜東西的首要原因在於物品來得太容易了,“壞了拉倒,爸爸再重買新的。”孩子頭腦中根本不存在物品價值的概念。要讓孩子體驗物品的價值,家長要改變4種習慣:一是改“按需供給”為“計劃經濟”,控製一定的供給量;二是改變“及時供給”的習慣,讓孩子在等待中懂得物品的來之不易;三是改變“嬌寵習慣”,讓孩子做一些必要的家務事,體驗做家務事的辛勞;四是“控製孩子的零用錢”。

2.對孩子進行勤儉教育。當孩子不愛惜物品,甚至破壞物品時,家長可進行一些必要的懲罰,如在一段時間內不給他買新玩具,這種方式對於3~4歲的寶寶會有一定效果。此外,通常而言,3~4歲的寶寶說理教育應屬於遊戲、故事之中,父母還要留心勤儉持家、愛護和珍惜物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3.教孩子一些有關物品的知識。孩子損壞、浪費東西有時是由於缺乏相關知識造成的。所以家長應教孩子一些玩具、食品的使用和保管的知識。如孩子幫媽媽拿碗時,大人應告訴孩子如何端碗等。

教孩子尊敬長輩

教育孩子對自己家裏和外麵的長輩同樣尊敬。

教育孩子對長輩說話時要以尊敬的態度和語氣,用“您”相稱。在家裏坐著的時候,看到長輩進來了,要迅速站起來招呼。和長輩一起坐時,要招呼長輩先坐,坐的姿勢要端正,不要蹺腿或躺臥。與長輩一桌吃飯時,要請長輩先拿筷子,自己後拿。有好吃的東西,要請長輩先吃。

平時外出時遇到長輩,要主動先問好,若路比較窄,要請長輩先過。和老年人一起走時,要讓老年人靠裏麵走。見到老人拿著較重的東西,要主動提供幫助。

要求孩子做到這些,家長首先要做出示範,這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也就變得跟您一樣尊敬長輩了。

學鋼琴有益成長

孩子學習彈鋼琴不僅豐富了文化生活,促進了身心健康,增加了音樂修養,還能從美好、高雅的音樂中潛移默化地受到陶冶。

在鋼琴彈奏訓練中,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耐性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於彈鋼琴一定要手指動、耳朵聽、眼睛看、腦子想……這就發揮了聽覺、視覺和觸覺等多種感官的綜合作用,刺激了腦細胞的發育,提高了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聽辨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等,從而促進了孩子智力的發展。因此,能夠說,學習音樂、練習彈鋼琴能使孩子更聰明一些。

但是,家長在思想上應該明確的是,讓孩子自幼學鋼琴並非是為了讓他們將來成為音樂家、鋼琴家。沒有論孩子將來從事什麼職業,自幼學習的音樂都會對他們的未來和事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翻開曆史,我們能夠看到,許多偉大人物,像愛因斯坦、羅曼·羅蘭、恩格斯……他們都與音樂有不解之緣。

在眾多學鋼琴的孩子中,隻有一小部分孩子由於自身有較好的音樂素質,再加上自幼受到名師的指點和嚴格的訓練,以及自己主觀上的努力,最後成為音樂專業的優秀人才——鋼琴家。其中,童年的啟蒙教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