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寶寶的生活寶典(36)(1 / 3)

疾病預防

體重偏低的原因

體重偏低,是指小兒的體重低於同年齡、同性別正常體重均值減1個標準差又稱為“低體重”。根據體重偏低的程度不同,可分為輕度體重偏低(小兒體重在正常體重的均值減1個標準差至均值減2個標準差之間)、中度體重偏低(小兒體重在正常體重的均值減2個標準差至均值減3個標準差之間)、重度體重偏低(小兒體重在正常體重的均值減3個標準差以下)。但有時因工作需要而僅將中、重度體重偏低稱為“低體重”。

孩子體重偏低,尤其是輕度偏低不等於孩子一定就有問題。因為體重偏低的孩子,可能個子比較矮小但長得卻比較勻稱甚至還比較胖,這種孩子通常都屬於正常的孩子,而無法說他們有“急性營養缺乏”;體重偏低的孩子也可能個子比較高但身上非常瘦,或者又矮又瘦,這兩種情況都屬於不正常情況,說明孩子有“急性營養缺乏”(又稱“近期營養不良”)存在,這類孩子往往需要盡快給予治療。

導致孩子體重偏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類:

1.營養問題:這是引起體重偏低的常見原因,主要因孩子吃得太少或偏食、挑食引起。

2.疾病因素:很多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如反複呼吸道感染、慢性肝炎、腸寄生蟲病等)都易導致孩子體重偏低,且多伴有消瘦。

3.體質因素:多有家族史,孩子沒有顯著疾病因素存在,生長速度正常,小兒體重較輕,看上去仍較勻稱(不瘦),但也可看上去稍瘦,此外小兒沒有其他方麵不正常。這類小兒多數也活潑好動。

孩子一旦出現體重偏低,最好的辦法是盡快帶孩子到醫療保健部門去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盡快明確病因和診斷。是營養缺乏引起的,主要通過調整飲食、適當增加營養、合理喂養進行治療;對於疾病因素引起的,主要通過治療原發疾病,輔以營養調整和補充;對於體質因素引起的,可適當增加能量和蛋白質的供給,活動多者適當減少活動量,除此之外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

個子矮小的原因

個子矮小是指小兒的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正常身高均值減1個標準差,又稱為“發育遲緩”。根據個子偏矮的程度不同,可分為輕度發育遲緩(小兒身高在正常身高的均值減1個標準差至均值減2個標準差之間)、中度發育遲緩(小兒身高在正常身高的均值減2個標準差至均值減3個標準差之間)、重度發育遲緩(小兒身高在正常身高的均值減3個標準差以下)。但有時因工作需要僅將中、重度發育遲緩稱為“發育遲緩”。

個子偏矮通常是由於慢性營養不良(又稱“遠期營養缺乏”)引起的。個子偏矮的孩子能夠長得較勻稱,倘若個子偏矮不非常嚴重,通常不需特殊處理,但能夠做進一步檢查以明確是否有疾病因素存在;倘若同時伴有消瘦,此時既要盡快采取營養幹預措施,又要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導致孩子個子偏矮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類:

1.遺傳因素:父母身材較矮,通常孩子的身材也較矮,這是比較多見的一種。

2.軀體疾病因素: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垂體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內分泌疾病等遺傳代謝性疾病,21三體綜合征、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等遺傳性染色體疾病,慢性營養缺乏,慢性肝髒疾病,慢性腎髒疾病,嚴重貧血,反複呼吸道感染,低出生體重等,均可影響孩子身高的增長而導致個子偏矮。

3.精神因素:如家庭破裂或不和睦、被遺棄、遭受虐待等均可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而導致個子偏矮。

一旦發現孩子個子偏矮,應帶孩子去做檢查以盡快明確診斷,並給予相應及時的處理。

留心第二個生病高峰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有兩個易生病的高峰。此時候家長應尤其留心,采取正確的方法以確保寶寶渡過難關。

第一個生病高峰期在寶寶1周歲左右。第二個生病高峰期在寶寶3歲左右。

處在第二個生病高峰時期的孩子已由家庭的小環境轉入到寶寶園的集體生活中。一方麵寶寶依戀父母,精神上波動起伏,思想情緒變化大,正所謂“水土不服”,此時的免疫力會降低,容易生病;另一方麵,若班裏有一個小孩子患了諸如水痘、腮腺炎、流感、紅眼病、傳染性肝病等流行性疾病,就會非常快地波及集體。

幫助寶寶度過第二個生病高峰期,能夠有以下幾種方法:

1.父母要樹立這樣一種意識,即3歲寶寶客觀上存在這一生病高峰,並注意加強對寶寶的衛生保健工作。

2.父母不宜常帶寶寶到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尤其是在傳染病流行季節,以減少感染疾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