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幸福美好,有所作為。什麼是人生,如何看待人生,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這是人生的重大問題。本章我們將學習人生觀問題,即運用前麵學過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立場、方法去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問題,自覺抵製各種錯誤思想和行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去創造一個美好而有意義的人生。
一、人生觀
(一)人生觀的涵義
人們生活在世界上,不僅要認識和改造自然、改造社會,而且每時每刻都要與周圍的社會環境和他人形成各種各樣的聯係。作為人生存和發展過程的人生,涉及到人的工作、學習、友誼和愛情等領域,包含著歡樂與痛苦、順利與曲折、幸福與悲傷、美好與醜惡等豐富而具體的內容,有人歌頌人生的美好,有人歎息人生的渺茫,有人讚頌創造與奉獻,有人隻想到索取與享樂……,歸納起來,無非就是回答這樣一些問題:人為什麼活著?人生有什麼意義?怎樣度過自己的人生?人們對這些人生根本問題的回答以及根據各自的人生實踐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就是人生觀。所謂人生觀,就是人們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態度。
人生過程不僅是生命的生理過程,而且是社會實踐的過程。個體人生觀形成的過程,是認識人生和人生實踐的過程。認識人生是人生觀形成的基礎,人生實踐就是人生觀形成的實踐,兩者的和諧發展就是知與行的統一。隻有對人生有了正確的認識,才有自覺的人生實踐。人生觀的形成既受人們所處社會環境的影響,又受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由於人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個人主觀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人生觀。有科學、崇高的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有追求感官快樂的享樂主義人生觀,有安於現狀、得過且過的混世主義人生觀,還有看破紅塵、悲觀厭世的人生觀等等。
不管人們的人生觀有怎樣的千差萬別,其主要內容不外乎有三方麵:一是人生目的,是回答人活著為什麼的問題。人生的目的多樣而複雜,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則是多種多樣,有追求名利、有追求權勢、有追求享樂等,交錯存在於社會中。應該強調,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人生目的應該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是人生態度,回答應該怎樣做人的問題,指為實現人生目的麵對人生所采取的態度和行動。要了解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必須通過對其生與死、樂與苦、公與私、得與失、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等人生基本矛盾所作出的回答與抉擇的行為方能作出判斷。無產階級對現實生活是保持革命的樂觀主義和自強不息精神的。三是人生價值,回答人生怎樣才有意義,是根據人的行動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作用與意義對人生進行的評價。無產階級認為人生的真正價值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人生目的是人生觀的核心,它決定其它的方麵:有什麼樣的人生目的,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同時,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對人生目的又有一定的影響。人生觀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具有個體差異性。在社會生活中,任何一個理智健全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隻是有自覺意識到、沒意識到、有積極、有消極、有正確、有錯誤等之分,而不存在有無之別。
第二,具有階級性。由於人們所處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各不相同,因而也就形成了各種不同的人生觀。在階級社會中,人生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每一個階級的人生觀,都直接反映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表現出一定階級的利益和意誌,如資本主義私有製必然產生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利己主義人生觀;而社會主義公有製,則必然產生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為人民服務的科學人生觀。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人生觀是根本對立的。
第三,受世界觀的製約。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它與人生觀都是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形成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是統一不可分的。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觀中包括人生觀,世界觀中包括對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觀點,即自然觀;對社會曆史的根本看法,即社會曆史觀;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看法即人生觀。人生觀是一定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表現。
一方麵,世界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生觀,世界觀支配著人們對人生道路的選擇,決定著人們對理想、信念、苦樂、生死等的看法。一般說來,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如學習和樹立了科學的世界觀,對人生目的和意義就能有比較正確的認識,並能正確地對待和處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矛盾。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人生是實實在在的,人生處世必須遵循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原則,而不是什麼"人生如夢";辯證唯物主義還認為,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那麼當我們在人生征途上順利時,取得成績時,就不應驕傲、固步自封;在遇到困難逆境時,也不悲觀失望,而要積極創造條件,走出困境。如果從唯心主義世界觀去觀察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難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不可能正確理解人生道路上的各種矛盾,就容易接受"人的本質是自私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人生信條,導致極端個人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