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寫詩的人並非都是詩人(1 / 1)

《詩經》的分類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風”、“雅”、“頌”,另一種分法叫“賦”、“比”、“興”。

“風”指的是文風,是按當時各國的生活形態或表達思想的方式進行分類的,如《鄭風》、《齊風》、《魯風》等篇章。

“雅”指的經過文學的手法進行藝術化的處理,比如詩歌的音樂美,建築美等等,是符合文學、音樂等標準的作品。

“頌”按現代語言來理解,就是謳歌或頌揚的意思,是有關當時社會或國家公事等類的文學作品。

“賦”是述說,直接表述的手法。

“比”是聯想,看到某些事物或現象,就會聯想到別的事物或現象。

“興”是一種感慨,屬於個人的情緒抒懷,或觸景傷情,或壯懷激烈,或慷慨悲歌,喜怒哀樂皆可自由發揮。

不論“憑古”或“寫實”的風格,就詩詞來講,現代人來創作,已很難超越前人,但後人並不會因為難以超越,就讓李杜,或蘇柳專美於前,而不敢再用文字去表達自己對人生探求過程中的種種感悟。

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演變無外乎經曆了這麼個過程: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代小說、清朝的對聯。但不管怎麼演變,詩的教育作用始終貫穿其中,古代的人從小讀書就開始學詩,隻要是讀書人,每一個都會作詩,但並不見得每個人就是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