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目的,並不是純粹的文學,學詩不能成了書呆子,平仄、押韻都很容易,可是硬湊在一起,若沒有道理可言,則成了無病呻吟,所以,寓意深刻的道理在其中更為重要。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從刻意堆砌的詞藻中,我們不難看出,無病呻吟與有內蘊的道理之差距。尤其是現代的詩歌,更加放寬了平仄與韻律的束縛,天馬行空,下筆千言,洋洋灑灑,不拘一格。但如果不能讓人感受到詩意般的舒暢與淋漓,讀來枯澀不堪,那也隻是無病呻吟或故作高深的一種文字堆砌的遊戲。
我想,文學旨在於百花齊放,豪放也罷,婉約也罷,都隻不過是個人抒發情懷表述觀點或描述事物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隻要能通過不同形式把駕馭文字之人的精神傳遞給他人並引起共鳴,那就是成功的表述方式。但並不見得每一種東西都能讓每一個人喜歡,所謂的眾口難調就能很好的說明這個道理!
倘若又僅隻限於一種文風,就類如,熊掌吃多了,也是會膩味的。蘿卜青菜各有所好,智者見知,仁者見仁,若不是想當詩人,寫寫古體或現代體,也可以讓自己的心靈有個翱翔的形式,不管在開心或愁苦亦或神彩飛揚之際,能憑自己手中之筆直抒胸臆也就足矣,當然若有人附同共賞或評判,則個中樂趣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