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將子母雞肉放入鍋內,用沸水汆透,撈出放入涼水內衝洗幹淨,瀝盡水分,再把枸杞裝入雞腹內,然後放入盆裏(腹部朝上),把蔥、生薑放入盆內,加入清湯、食鹽、料酒、胡椒麵,將盆蓋好,用濕棉紙封住盆口,在沸水武火上籠蒸2小時取出。
③將盆口棉紙揭去,揀去薑片、蔥段不用,再放入味精即成。
特點:本品營養豐富,性味甘、平有滋補肝腎、補益氣血作用。適用於產褥期婦女及乳母食用,對產後氣血的補益作用較大,有利於產婦身體複原、乳母泌乳。
產後補養中醫藥膳
產後補身湯
原料:藥材:當歸、熟地各18克,黨參、炒白術各15克,川芎5克,乳鴿1隻,薑片若幹,米酒適量,鹽少許。
製作:
①藥材稍衝洗,加水9杯以大火煮開,改以小火煮至湯汁剩約3杯時,去渣,藥湯備用。
②乳鴿去內髒洗淨,入開水中煮5分鍾後,取出洗淨備用。
③鍋內入乳鴿,加薑片,酒及藥湯,入鍋蒸至肉熟爛(約2小時),撈去薑片,加鹽調味即可。
特點:氣血雙補,對婦女產後貧血、頭暈、身痛、手腳麻木效果良好。
羊肉燉當歸
原料:精羊肉120克,當歸15克,生薑10克,鹽、胡椒、味精、油適量。
製作:羊肉洗淨,切塊,入水煮開後去浮沫,撈出後加當歸、生薑,用小火煮至爛熟,加佐料即可。
特點:羊肉燉當歸有暖胃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力、益胃氣的功效,是產婦有益的佳肴。
獨參湯
原料:人參30克,紅糖30克。
製作:將人參切片,放入鍋中,加水約100毫升,煎約30分鍾,取汁,加入紅糖攪化即可服食。
特點:大補元氣,回陽固脫,兼有養血活血之功,對於產後失血過多,陽氣虛浮欲脫所致的產後昏厥有急救之功。
杜仲腰花
原料:炙杜仲12克,豬腰子250克,料酒25毫升,蔥、味精、醬油、醋、小豆粉、大蒜、生薑、食鹽、白糖、花椒、豬油、菜油各適量。
製作:
①將豬腰子對剖兩半,片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將炙杜仲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熬成藥液50毫升;將薑切成片,蔥切成節備用。
②用藥液汁的一半,加料酒、豆粉和食鹽,拌入腰花內,再加白糖,調料混勻待用。
③將鍋放在爐上,在武火上燒熱,倒入豬油和菜油至八成熟,放入花椒,投入腰花、蔥、生薑、蒜快速炒散,放入味精,翻炒即成。
特點:中醫認為有滋補肝腎和降壓作用。可改善產後腰酸、腎虧腰痛、下肢乏力。
生地蒸雞
原料:飴糖250克,生地250克。
製作:
①生地切長條狀,與糖拌勻。
②裝入洗淨的烏骨雞內,放入甕中蒸熟食用。
特點:對產後體弱、惡露不盡者有改善作用。
產後性冷淡膳食
枸杞燉牛尾
原料:帶皮牛尾一條(約750克),枸杞子50克,調料適量。
製作:
①枸杞子之一半,用水煮提取濃縮汁25毫升,另一半洗淨備用。
②牛尾刮洗幹淨,剁成段,開水汆一下,洗淨。
③將牛尾、枸杞子置鍋內,加清湯1500毫升,及料酒、醬油、蔥段、薑片、精鹽各適量,武火燒沸後,加入枸杞子濃縮汁,轉文火燉至牛尾酥爛取下,除去蔥、薑,加味精。
特點:補肝腎,適用於性冷淡。
豆腐羊肉蝦湯
原料:豆腐、羊肉、蝦,調料各適量。
製作:羊肉洗淨,切片,蝦洗淨,與羊肉加水同煮至熟爛,加蔥花、鹽調味,再入豆腐煮熟食用。
特點:益氣補虛,適用於產後氣血不足,脾腎陽虛之性功能減退,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
產後惡露不盡膳食
栗子黃燜雞
原料:肉雞1750克,栗子250克。味精10克,料酒10毫升,白糖10克,太白粉15克,湯1000毫升,花生油150毫升,精鹽10克,蔥段10克,薑片10克。
製作:
①將肉雞骨頭剔下,剁成4厘米見方的塊狀,用少許太白粉、精鹽拌勻。
②剝去栗子外皮,用油炸至皮緊。
③將雞塊下油鍋炸至呈金黃色倒出,鍋留底油下蔥、薑稍炒,再下雞塊及湯,調好顏色及口味,以中心煮25分鍾(燒煮之中放入栗子),待雞熟汁濃時起鍋,挑去蔥、薑,用太白粉勾芡,盛盤即可食用。
特點:補而不膩,活血止血,促進惡露排除及子宮複舊。
芪歸燉雞湯
原料:小母雞1隻(約1000克),黃芪50克,當歸10克,精鹽5克,胡椒0.5克。
製作:
①活雞宰後,去毛及內髒,剁去雞爪及殼,用清水洗淨。
②黃芪去粗皮,與當歸均洗淨待用。
③沙罐洗淨,放清水400毫升,放入全雞。燒開後撇去浮沫,加黃芪、當歸、胡椒,用小火燉2小時左右,雞肉黃時加入精鹽,再燉2分鍾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