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兒童各年齡期保健(5)(1 / 3)

目前我國乳牙齲齒十分普遍,而且充填率很低,這必須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乳牙齲齒影響幼兒的咀嚼功能、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易形成恒牙咬合畸形。因此,父母可以用指套牙刷或小牙刷幫助幼兒刷牙,每晚一次;父母要督促幼兒做到飯後或吃甜點心後及時漱口或刷牙;孩子要少吃過於精細且糖分高的食品,如糕點;1歲半以後,每半年檢查口腔1次,早期發現牙齒及口腔發育的異常情況,及時進行矯治和治療。

(三)生長發育監測及疾病篩查

1—2歲幼兒每3個月體檢1次,2—3歲每半年體檢1次,體檢後應對幼兒的生長發育情況進行評定,及時發現生長偏離。

每年做12次有關缺鐵性貧血及佝僂病的健康檢查,進行一次視力篩查,做一次尿、大便常規檢查;另外,檢查2歲後的男童外生殖器發育有無包莖、小陰蓮等。

(四)預防接種及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可根據每種菌苗或疫苗接種後的免疫持續時間,定期進行加強免疫;根據傳染病流行病學、衛生資源、經濟水平、家長的自我保健需求接種乙腦,流腦、風疹、腮腺炎、水疸等疫苗。

意外傷害已成為我國1—4歲兒童的第一位死因。由於幼兒判斷能力差、缺乏識別危險能力、缺乏安全意識和生活經驗,無自我保護能力,以及家長安全意識淡薄,使幼兒成為意外傷害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非常重要。

父母應提供給幼兒安全的環境。注意避免幼兒活動環境與設施中有致幼兒發生危險的因素,如燙傷、跌傷、溺水、觸電等。

(五)早期教育

1一2歲幼兒教育的重點是接觸周圍的實際生活,了解周圍環境,發展認知能力,提高運動功能和語言表達能力。2歲以上的小兒與外界的交往增多,神經心理得到進一步發展,教養要進一步加強。

1.建立合理的生活製度和培養必要的生活技能

建立合理的生活製度,培養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做好準備。規律的生活一旦形成,要嚴格遵守,不要輕易改變。

1一3歲前是兒童各種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是在成人的訓練和影響下,通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的,是保證孩子健康的關鍵。如每天洗臉、洗手、飯後漱口或刷牙、不隨地吐痰的衛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良好睡眠、排泄習慣的培養等。

鼓勵小兒做其力所能及的事,訓練穿脫衣服、鞋襪、解紐扣和係鞋帶,學會自我進食等。15—18個月是學習進食的關鍵期,父母不要怕麻煩,要讓幼兒自己吃飯;此期也是訓練大小便的關鍵時期,通常大便訓練在1歲至1歲半、小便訓練在2歲左右進行。要鼓勵小兒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其遇到困難時,教育者不要馬上伸手相助,應鼓勵其進行嚐試。小兒經嚐試獲得成功後,對將來智能發展和意誌力的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促進語言發展

出生後的第23年是口頭語言形成的關鍵時期,及時訓練小兒說話能力是此期的重要任務。12歲主要培養和加深其對語言的理解和簡單的表達能力。多讓小兒觀看圖片、實物,教小兒認識周圍的人和物;成人多與孩子做遊戲、多進行語言交流,要鼓勵孩子多說話,並及時糾正錯誤發音,但切忌譏笑他,否則會造成小兒心理緊張,易引起口吃。隨著語言理解能力的不斷提高,可教小兒念兒歌,複述簡單的故事等。

2一3歲的小兒生活內容逐漸豐富,與外界交流的機會也日益增多。此時一定要教小兒說普通話,發音要正確,語句要連貫完整,不斷豐富小兒的詞彙量等。

3.進行動作訓練

1一2歲小兒,主要應加強獨立行走、穩定性、運動協調性和軀體平衡能力的訓練,克服怕跌跤的恐懼心理。1歲半後,在走穩的基礎上,訓練小兒跑、跳、跳躍和攀登的能力,促進大動作的發育。鼓勵小兒用匙自己吃飯,也可通過學搭積木、用塑料繩穿有孔玩具等,訓練小兒手部精細動作的靈活性和準確性;還可通過遊戲、做手工等促進手的穩定性和協調性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