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兒童各年齡期保健(5)(2 / 3)

2一3歲小兒通過活動性遊戲、體育活動、自由活動,在發展基本動作的基礎上,訓練隨意跑、跳的能力。鼓勵小兒獨自上、下樓梯,練習兩腳交替獨站、雙足離地蹦跳、從台階跳下或跳遠。教小兒騎三輪童車,既培養膽大心細、集中注意力的良好習慣,又可訓練小兒動作的協調性、敏捷性和良好的反應能力,並幫助小兒了解交通常識。利用玩具和教具,如串塑料珠、揀豆豆、畫畫、折紙等發展精細動作。通過玩球、堆積木等遊戲促進小肌肉動作協調發育,也可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

4.認識能力的培養

在發展感知覺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小兒注意、記憶、觀察、思維等能力。12歲時主動引導小兒觀察動物、植物及周圍的一切事物,通過實物進行記憶練習和強化訓練,或教小兒念兒歌,由簡到難。促進記憶力的提高;訓練小兒較長時間注意於一個物體或做遊戲;通過看書,看圖片、手影表演等來培養其想象力;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小兒繪畫,欣賞音樂,培養鑒賞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的能力。

2一3歲時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培養小兒注意的持久性和集中性;讓小兒複述成人講的小故事、說過的話,來強化其機械記憶能力;根據故事或童話的情節和內容,讓小兒模仿表演,發展想象力和創造能力;通過繪畫可以提高小兒手眼動作的協調性,通過聽歌和唱歌訓練聽覺和欣賞音樂的能力,並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交往能力的培養

對1—2歲小兒來說,親子交往非常重要,父母會向小兒傳授道德準則、行為規範和社會交往的技能。家長為小兒提供練習有關社交行為和技能的場所。親子交往對小兒與同伴交往有很大影響,甚至影響成年後人際交往的能力。2—3歲時可讓小兒與其他夥伴一起做遊戲,教育他們懂得遵守一定規則,並通過遊戲建立與同齡夥伴的關係,培養小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感。

6.玩具和圖書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在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中玩具和圖書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適合的玩具可發展小兒的感官、動作和語言,也可以幫助小兒認識周圍事物。此期的小兒可選擇球類、拖拉車、積木、木馬、滑梯、球類、形象玩具(積木、娃娃等)、能拆能裝的玩具、三輪車、攀登架等做各種遊戲,促進動作發育,提高注意、想象、思維等能力。玩具要符合小兒心理和年齡特點,並被喜愛,具有教育性及符合衛生、安全的要求。

圖書可使兒童增長知識,促進其語言發育,培養高尚情操,還有利於小兒和父母的交流。選擇圖書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具有教育性和啟發性,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短。

(六)預防心理衛生問題

斷奶對兒童來說是件大事,應在斷奶之前兩三個月裏就有計劃地添加輔食,使斷奶“水到渠成”。如處理不當可能會對小孩的心理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此期易出現分離焦慮,表現為幼兒在父母或養育者不在身邊時出現的一種恐懼、悲傷等情緒反應。出現的原因是幼兒與父母已建立了良好的依戀關係;養育不良往往會使幼兒出現反應性依戀障礙或脫抑製性依戀障礙。此期也易出現反抗,它是幼兒自主性和獨立性的表現。此時父母既要讓幼兒有自主和獨立選擇做事或做決定的機會,又要給予適當的限製,防止幼兒從小養成霸道行為。

(第五節)學齡前期特點與保健

學齡前兒童是指3—6歲的兒童,這一時期大部分兒童進人幼兒園過集體生活,也有部分散居兒童。此期體格生長較以前緩慢,但兒童智力、語言、動作等發育較快;遊戲是他們的中心活動,在遊戲活動中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觀察能力等都得到了發展;並在與社會的不斷適應過程中形成初步的道德意識。同時,此期要非常重視學前教育,使他們能在學齡期很好地適應學校生活。

學齡前期特點

1.身高和體重的發育

學齡前兒童的身高、體重發育速度比較平穩,每年身高平均增長4—5cm,體重增加1.5—2kg。

2.牙的發育

小兒到56歲時,乳牙開始鬆動脫落,新的恒牙開始長出,一般要到12歲全部乳牙更換為恒牙。先在乳牙的第二磨牙的後麵長出第一恒牙,以後按乳牙先後生長的順序脫落換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