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70後、80後乃至部分90後獨生子女們進入婚育年齡的範圍之後,社會上逐漸呈現出越來越多的“獨生父母”,與此同時,家庭教育也隨之進入“獨二代”時代。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獨生父母”已經不能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投資在孩子身上。於是,很多的“4+2+1”家庭模式相繼產生,很多的老人紛紛積極地挑起“育孫”的責任。然而,這種現代化的“三代同堂”的家庭狀態,卻又很難給祖輩、父輩兩代家長帶來心理的平靜與安慰。這是因為祖輩與父輩雙方在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知識結構、教育方式、心態年齡等方麵存在很大的差異,使兩代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與教育方法很難達成統一的意見。太多的思想差別,太多的教育分歧,導致了兩代人之間的爭執與矛盾,給家裏帶來了諸多不和諧的音符,從而使雙方對“獨二代”的教育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一些弊端來。
有關調查發現,年輕父母與老人的教育觀念和方式常常是對立的。通常來說,年輕父母對孩子較注重價值觀、態度和社會規範的教導,也就是人格、智力、能力的發展等;而祖輩家長則喜歡注重孩子的生活撫養及生理保育,也就是吃、穿、住和安全等。由此可見,年輕父輩的教育通常是智能方麵的,而祖輩的教育通常是生活方麵的。但是,年輕父母太強調自我,教育太現實,使很多傳統教育如“通情達理”、“誠實感恩”等的人情與品質被忽視掉了;而祖輩們又常常喜歡溺愛孩子,使孩子產生依賴、任性等一些不良的個性。而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經常處於被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多頭領導的管製之下,這種狀態不但沒有統一的管理模式,更沒有統一的教養製度。這樣孩子就會處於一種混亂的生活狀態中,使他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該聽從哪一方的。時間一長,就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不良的刺激,從而很容易形成多重性格或不健康心理。
在生活中,很多“獨生父母”一方麵依賴於老爸老媽幫自己照顧孩子,一方麵又對老人養育的效果不滿意,這對年輕父母來說,可謂是一種很現實、很無奈的局麵。那麼,三代同堂,如何教育好第三代子女必然成了一個無法逃避的話題。如果兩代人之間不能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必然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然而,兩代人教育孩子如何求解,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一個充滿藝術性與學術性的問題,是教育好孩子必須要解決的技藝性問題。如果祖輩與父輩兩代之間能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取長補短、方式得當,那麼,兩代教育則會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孩子在兩代家長正確、合理的關愛與嗬護之中快樂地成長。
其實,教育不僅僅是管著孩子學習、做功課,也不僅僅是負責孩子吃飯、穿衣。年輕父母如何和老爸老媽相處,祖輩和小輩如何相處,家庭成員能否做到尊老愛幼,大家能否做到尊重差異等;以及如何做人,如何跨越代溝,如何認識問題,如何妥協爭執,如何處理矛盾,如何相互學習,如何演好角色,如何找到平衡點,如何聯手教育等,都是必須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這些問題,本書將會一一為你解惑釋疑,耐心地給予你正確的指導與幫助。如果你能從這些角度出發,那麼,在孩子麵前全家人就不難發出“同一種聲音”,從而對孩子實施“合作教育”,雙方也就不難營造出一個充滿現代氣息的“三代同堂”快樂家庭,而孩子也隻有在這溫馨而和睦的生活氛圍中才能成長得優秀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