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祖輩帶孩子有充裕的時間,而父輩卻做不到
一項調查發現,現在有很多年輕父母成了十足的“周末父母”。特別是80後人群,由於整天要忙於工作或事業,他們都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一位80後媽媽說:“我們撫養孩子經濟上沒什麼大問題,可是在時間與精力上實在是顧不過來,隻好將孩子交給祖輩們去帶。”是的,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年輕人的工作也越來越繁忙與緊張,而這種“周末父母”的現象也自然而然地越來越普遍。調查發現,這種情況至少占到六成,並且比例還在繼續加大。有些年輕媽媽,擔心自己帶了幾年孩子之後,會淪為家庭婦女,無法再重回職場,所以,休完產假就急匆匆地去上班了。還有些年輕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大,每月需要償還房貸或車貸,還要養家養孩子,靠一個人的收入遠遠不夠,於是年輕的媽媽總是顧不上孩子,而去忙著賺錢養家。更有些初為人父母的80後年輕人,他們由於從小嬌生慣養,再加上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沒受過一點苦,什麼事都依賴父母,所以,他們為了給自己多騰出一些自由和時間,總是將孩子一生下來就交給了父母撫養,隻有到了周末,他們才會回來看看孩子,成為名副其實的“甩手掌櫃”。
其實,長輩幫助兒女們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很多長輩們也願意這樣做。由於兒女們工作繁忙,人際關係、應酬等生活瑣事多,沒有時間、也沒有足夠的精力來照顧好孫子,於是他們常常主動地為兒女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實際上,老人退休後沒有了工作上的事情,人際上的應酬也隨著年齡增大而大大減少,所以,他們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照顧孩子的生活中去。因此,祖輩看孫子往往比起當年照看自己的孩子更用心,投入的精力更多。好多老人看孩子時常常寸步不離,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生怕孩子會怎麼樣。這樣一來,孩子出現意外的概率也自然會降低許多。由此可見,祖輩教育孩子在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上,要遠遠勝過父輩教育。
海濤在一個事業單位上班,由於他是業務主管,平時工作非常忙,不是加班開會就是出去應酬,常常晚上八九點鍾才能到家。可是,今年剛27歲的他又做了爸爸,老婆為他生了一個漂亮可愛的寶貝女兒。初為人父的他,自然是喜在心頭,下決心一定要讓女兒生活得快樂而幸福。但是,整天忙於工作的他,哪有時間照顧女兒呢?於是照顧女兒的責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老婆一個人身上。開始孩子小,生活瑣事不多,老婆一個人還能勉強應付。半年的產假結束後,老婆該去單位上班了。但為了照顧孩子,她又向單位續請了3個月的假期,為此還向領導說了很多好話。
可是,3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這時,海濤就打算將自己的老爸老媽接來,幫他們照顧女兒。可是老婆卻不同意,說是海濤的媽媽愛嘮叨,就不願意跟老人一起生活。於是,兩人就隻好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女兒。這樣兩人的日子再也沒有以前的清閑,有時候忙活起來常常是顧此失彼,不是影響了工作,就是沒照顧好孩子,天天累個半死。有時候,老婆還不得不將孩子帶到單位裏去,對此,單位的領導與同事們都非常地不滿。這時,海濤說讓老婆辭職算了,專門在家帶孩子。可是,老婆卻舍不得辭職,她覺得一旦自己在家帶幾年孩子,淪為家庭婦女,以後哪個單位還會要自己。自己年紀輕輕的,總不能老在家呆著吧。再說讓海濤一個人去工作掙錢,生活費用也會緊張起來。萬般無奈之下,老婆隻好忍痛割愛,同意將女兒送給公公婆婆撫養。而爺爺奶奶見到自己的孫女,非常疼愛,老兩口天天寸步不離地守在小孫女身邊,精心的照顧著,寶貝得不得了。就這樣,海濤與老婆才可以把精力用在工作上,他們隻在周末的時候去看看女兒。當看到女兒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成長得健康又快樂時,小兩口都放下了心。
祖輩帶孩子真是益處多多,充足的時間便是他們帶養孩子的一大優勢。實踐也證明,很多孩子在老人耐心的教導下,長大後都成了優秀的人才。雖然祖輩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與年輕人有些差異,但他們卻可以專門拿出時間來監督。在日常生活中,祖輩可以按照科學的膳食標準,給孩子搭配合理的飲食;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及時地照顧孩子的冷暖;還可以專門抽出時間來監督孩子做功課與學習;並且,還能陪孩子一起玩耍、談心;等等。可以說,祖輩們完全有足夠的時間與耐心將孫輩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使孩子在成長、學習、心理、性情等方麵都能得到良好與健康的發展。這些正好可以彌補父輩們由於工作繁忙,沒有足夠精力來教育孩子的空缺。一般來說,祖輩帶孩子在時間上至少有以下三點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