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祖輩、父輩該誰管教孩子(2)(2 / 3)

第4節為什麼說父輩參與育兒必不可少

如今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因為家庭教育在養育、培養孩子成長成才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人們越發重視家庭教育的今天,隔代教育卻愈來愈盛行。據調查,在一些中等城市,約有56%以上的年輕父輩選擇與自己的父母同住,這樣祖輩們就不可避免地成為養育下一代的主力軍了。可是,隔代教育作為家庭教育重要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品質,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如果隔代教育的狀況與水平不達標,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或不符合孩子的生長規律,不但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還會誤了孩子的將來。但通常來說,祖輩們作為隔代教育的主力,他們在生理與心理上必然帶有老年人的特點,必然沒有年輕人的活力與眼光。比如,在價值觀、教育方式與生活方式等方麵都會與現代社會及年輕人的人生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那些長期接受隔代教育經常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往往會較其他孩子顯得固執,做事也表現得不夠勇敢,並且在心理方麵較老成及心胸不夠寬闊。

寧寧讀小學一年級了,從1歲開始,她就一直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忙於手頭上的生意,平時忙得難以喘息,根本無暇照顧寧寧,所以,寧寧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每逢家長會、“六一”兒童節或什麼需要家長的時候,都是爺爺奶奶來參加。但是,當看到別的夥伴都有自己的父母陪伴時,寧寧就特別想自己的父母,每當想到難過的時候,還會流眼淚。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愈加渴望能和父母一起生活。當父母長時間不來看他時,他就會胡思亂想,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或是不想要自己了,於是他的心情隨之變得越來越不好,也不再嬉笑玩鬧,總是精神恍惚,心裏煩悶得不想說話。這樣一來,導致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一些簡單的試題都往往學不好。有時老師講了好幾遍,還是記不住。為此,學校的老師找到了寧寧的家裏,這時爺爺奶奶才發現原本聰明可愛的寧寧,變得越來越呆頭呆腦了,他們不知道寧寧是怎麼了,就趕緊打電話告訴寧寧的爸爸媽媽。這時,寧寧的爸爸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馬上推開事務來看寧寧,並決定推掉一些工作,將寧寧接到身邊。就這樣,寧寧才得以與爸爸媽媽一起生活了。可是,他的狀況並沒有一些好轉,為此爸爸媽媽付出了很多努力,並專門請了一些家教方麵的心理專家來開導寧寧,為他做心理輔助等,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寧寧才基本恢複成正常孩子。

撒手將孩子交給祖輩們全權撫養,自己做清閑“大掌櫃”,對父母來說是一件多麼失策、多麼不負責的事情。要知道,早期教育不是把孩子交給他人養著或送到某些早教機構,自己隻是偶爾隔著窗戶看看,因為早教最大的意義在於親子之間的親密交流,在於建立和諧美好的親子感情。如果我們想培養一個好孩子,隻有良好的感情的積累才能做好孩子的教育。所以,孩子不管是由爺爺奶奶撫養還是由外公外婆撫養,父母經常參與其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調查顯示,那些3~5歲剛剛懂事的孩子,約有98%都希望自己能經常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希望平時能夠常常得到父母的關心與愛護。特別是那些3歲左右的孩子,這期間父母愛的教育是無可替代的,這時不但是成長的關鍵期,還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時孩子如果每天都能和爸爸媽媽親密接觸,那麼,就會幫助孩子的個性朝健全的方向發展。如果父母與孩子經常阻隔在千裏之外,好久都不能見麵,如此,即使孩子長大了回到父母的身邊,孩子也往往無法認同父母的思想與教導,再加上成長環境的變遷與不同,還會使孩子很不適應,造成心理落差。所以說,如果父輩經常撒手不管,而將孩子交給祖輩們撫養,時間一長就會潛伏著必然的育兒危機,具體可表現在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