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成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媽媽天天上班,幾乎沒時間照顧他。現在他上小學二年級了,但學習成績很不理想,每次考試都是班級裏倒數前十名,為此爸爸媽媽很是惱火,就責問爺爺奶奶是怎麼教育成成的,但爺爺奶奶卻一個說:“成成的作業我也不會做。”一個說:“現在課本的內容變化太大了,有的我也不懂,怎麼教他?”原來,成成的爺爺奶奶一個是小學文化,一個剛讀初中就輟學了。所以,成成的那些作業在他們麵前就好像外國文化,半天還搞不定一道作業題,這樣他們又怎麼能輔導成成好好學習呢?再說,成成由於年齡小,缺乏自製力。每天從學校回到家裏,總想看電視或玩遊戲,而一點也不想寫作業。對此,爺爺奶奶認為孫子還小,玩一玩沒什麼大不了的,於是成成總是將作業擱在一邊,而玩起來不亦樂乎。但他的爸爸媽媽卻以為成成有爺爺奶奶在管教,在輔助他學習,而放心地忙自己的事情。於是這樣一來,成成的學習成績就越來越差,直到差成現在的樣子。這時,爸爸媽媽才感到事情不妙了。無奈之下,爸爸隻好讓媽媽先辭掉工作,在家全心全意地照顧孩子的生活與學習。沒想到在媽媽的關心輔導下,成成變得越來越愛學習了,一個學期過後,他居然取得了全班前十名的成績。當他把自己的成績單拿回家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看到後都高興地笑了。
作為年輕的父母,雖然老爸老媽可以幫我們照看孩子,但這也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從此做“甩手掌櫃”。要知道,我們有我們的難處,老人也有他們的苦衷。他們含辛茹苦將我們養育大,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讓他們經常幫我們照顧孩子,豈不是讓他們永遠都沒有清閑的時候,這樣下去他們的身體又怎麼吃得消?再說,孩子雖然需要爺爺奶奶的關心與疼愛,但他卻更需要最原始、最直接、最自然的母愛與父愛。因此,父母之愛的缺乏,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有時候,孩子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與愛,他可能會做許多不得當的事情,或是會出現更多的行為問題,讓父母頭痛不已。
有些幼小的孩子,由於經常見不到爸爸媽媽而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產生依戀之情後,他們往往隻找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自己,而不肯再跟爸爸媽媽在一起。還有一些年齡稍大的孩子,由於長期與祖輩生活在一起,所以當他們突然回到自己家裏時,總是認為爸爸媽媽很壞,而一味地吵鬧著要回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家裏去。所以,如果孩子在祖輩們的養育下,漸漸和爸爸媽媽有所疏離,這時做父母的一定要主動親近孩子,多向孩子展示自己的母子之情與憐子之心,也好贏得孩子的愛戴與真情。要知道,在養育孩子方麵,老人絕非主體。如果一直將孩子交給老人帶養,就很容易造成親子間疏遠與陌生,並且,還會讓孩子形成不健全的性格以及產生不良的心理。因此,在養育孩子方麵,父母應該是育兒的“男女主角”,應該成為教育孩子的主導力量。所以,有愛心的父母一定要擔起育兒任務,不要出了問題找老人。
討論組:怎樣維持家庭和睦
三代同堂式的家庭教育,可謂是一舉三得。因為它能讓年輕父輩生活得輕鬆,讓祖輩們老有所依,在生活與精神上都有所寄托;而孩子由於有了父母與祖輩們共同的照顧與疼愛,也會生活得更加充實、幸福。可以說,三代同堂,成為現代家庭的特色教育。可是,三代同堂的孩子卻很容易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如任性、自私、霸道等,而且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引著幾位家長的喜怒哀樂,於是“爸爸媽媽陣線”與“爺爺外公陣線”經常“交火”,兩代家長常常會因為孩子的問題而引起諸多家庭矛盾。此時,掌握幾招平衡術,維持家庭和睦是三代同堂家庭愉快生活的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