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父輩應擔主要責任,不能出了問題找老人
近年來,“隔代撫養”似乎成了一些現代家庭撫養下一代的主要模式。很多年輕父母都是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自己忙於工作或貪圖清閑。雖然有老人幫忙分擔子女的家務,以解燃眉之急是有益的,但作為父母,一定要多抽時間和孩子交流、溝通,以彌補老人教育孩子的不足。因為我們不能裝著看不到老年人的一些自然衰老特征,如記憶衰退、行動不便、思維緩慢等,這些都是孩子早期應該接受良好教育的巨大障礙。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變,就往往會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習慣、行為或產生不良的心理、念頭,甚至是一些思想極端。而且,到了此時再說老人教育的不好也就晚了,想彌補也是很難很難的了。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本身有責任撫養及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圖省心,等孩子出了問題再去找老人。
2011年,我國合肥發生了一起少年戀愛犯罪事件:男生陶汝坤,向女同學周岩求愛,被拒絕後,便心中懷恨,向該女生潑打火機油將其毀容。當時,女生周岩慘遭毀容,其臉、頸、胸、腿均被嚴重燒傷,並且,還有一隻耳朵也被燒掉了。在治療期間,因周岩家人拒絕陶汝坤取保候審的要求,陶汝坤的父母就停止了醫療費的供給。這時周岩父母因為無力承擔女兒繼續治療的費用,就在網上披露了事情的實情,於是一個“戀愛不成將少女毀容”的帖子在網絡上瘋傳,立即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的記者開始對此事進行了采訪,試圖從知情人的口中了解陶汝坤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的成長有什麼特殊經曆,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據陶汝坤的高中同學說:“陶汝坤高一的時候就從我們班退學了。雖然他跟我相處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還是了解到他是個孤僻的人。並且,偶爾還有些叛逆,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從陶汝坤朋友的嘴裏得知陶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朋友說:“陶汝坤喜歡看一些打架的、血腥的視頻,還說看這些視頻他心裏特別爽。所以,我覺得他有暴力傾向。而且,他還有虐待傾向,周岩跟他相處的時候,他曾經把周岩一個人鎖在廁所裏,不讓她出來。”受害者周岩說:“陶汝坤性格非常暴躁,隻要與他發生一點口角,就會引來一頓拳打腳踢。我跟他在一起玩的時候,經常被他打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而且,每次他打完都恐嚇我不準對任何人說。”從這些知情人的口中,我們得知陶汝坤是個有性格缺陷的人,不但暴躁、孤僻,而且有暴力與虐待傾向,凡事喜歡走極端。
最後,記者了解到陶汝坤是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隔代教育。他的父母整天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過問他的生活與學習,於是將他長期寄養在爺爺家。據陶的一個鄰居說:“他想吃一頓媽媽燒的飯都難。因為他父母不能按時回家,他放學後就經常坐在樓下等他們下班,還經常餓肚子。有時我們會讓他來我們家吃飯,他說很羨慕我兒子能天天跟父母待在一起,還說過要跟我兒子‘換父母’。”而且,陶的父母因為很少有時間照顧他,或許是心中愧疚,就經常給他很多零用錢,在物質上大力地滿足他,但對於他地心理需求從沒有滿足過,尤其是陶在生活中犯的一些小錯誤或偏差也未能得到及時的糾正或調解,使他得不到應有的教育與關愛。因此,一些心理教育專家認為,“陶走到今天這一步的一個推力可能是源於家庭教育的失策。”可以說,在人生觀和性格培養的關鍵階段,一些不良的家庭因素對陶汝坤叛逆、極端、暴戾的性格形成起到了助長作用。
從上麵的真實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一旦錯過就不能再來,孩子一旦步入歧途往往無可挽回。案例中陶汝坤之所以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可以說無不與幼年時家庭關愛的缺乏和隔代教育的局限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他的父母沒有長期忽視陶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這種心理需求,如果他的爺爺奶奶沒有一味的溺愛而不知如何對他進行正當的教育,那麼陶也許就不會在還未成年的青春期就因為一時的感情衝動而傷害他人、毀了自己。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管有多忙,都要盡量抽些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我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以忙為借口,要知道關心孩子、教育孩子是我們為人父母應該有的責任。隻有經常得到父母的愛與關心,孩子才能快樂地成長,心理才能朝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孩子得不到充分的愛、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在他幼小的心靈裏就會缺乏安全感,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對周圍的環境和人群都失去信任,而變得孤僻與偏執。所以,父母要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自己的祖輩,而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