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兩代人不同的教育觀會引發很多爭執(1)(2 / 3)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往往認為,小孩子就應該有快樂的童年,覺得教育孩子應該以玩耍為主。因此,當他們看到年輕的父母為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的興趣班、能力培養班時,就非常心疼,覺得這樣簡直是在拔苗助長,讓孩子不堪重負。可是,年輕人卻認為現在社會競爭太強,如果不從小讓孩子學習,就會輸在同齡人的起跑線上,於是便要求孩子學這學那的。也因此與老人產生了很多矛盾。

5.交往上的分歧

在孩子的交往問題上,祖輩與父輩兩代人的意見也大不相同。尤其是當孩子與小夥伴們在玩耍時發生矛盾後,祖輩們的態度往往比較衝動,生怕自己的孫子吃了虧,而產生“護犢子”的心理,不惜與對方發生爭執乃至大動幹戈。但對此,年輕的父輩往往能夠客觀、冷靜地對待,為了避免發生爭執,他們大都能先弄清孩子與夥伴們產生矛盾的原因,和氣地與對方交換意見,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做到妥善處理。對此,祖輩們往往不甘心,不肯就此罷休,因此雙方就難免發生衝突。

6.興趣上的分歧

孩子想做什麼、玩什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通常都是按照孩子的意思,讓孩子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對此,爸爸媽媽卻不想苟同,他們總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做一些對智力或潛能開發有益的事情或遊戲,並且還往往會強迫孩子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這時,兩代人在孩子的問題上就又會發生衝突。

7.穿著上的分歧

通常祖輩們都崇尚節儉,因此對孩子的衣著與用品也都是以合適大方為主,平時總是教育孩子生活應該節儉。可是,很多年輕的父母們都喜歡追求時尚與名牌,在花錢上總是大手大腳,對孩子的衣服、用品也都講究高檔。對此,老人總是感到太浪費了而心中不滿。

8.玩耍上的分歧

可以說好玩與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玩一些新鮮的事情。對此,年輕的爸媽總是鼓勵孩子,希望他們能大膽一些,具有一些冒險精神。但是,對此,祖輩們卻強烈反對,堅決不支持孩子去冒險,總是哪兒安全讓孩子待在哪兒,有時一步也不準孩子離開自己。但這樣卻使孩子的創新能力無法開發,膽量也無法提高,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因此,對此年輕的父輩們往往有很大的意見。

現在的育兒家庭,往往有四個大人,四種意見,大家常常觀念不同、思想不同、習慣不同、文化不同等很多的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很難快樂地生活。麵對不同的教育方法與建議,孩子們往往會變得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應該聽誰的,也不知道自己按誰的建議去做好。這樣孩子就無法快樂健康地生活成長。不過還好,祖輩與父輩的一切衝突皆因愛而起。所以,當年輕父輩與老人為孩子的教育而發生爭吵時,一定要多體諒對方。要知道,孩子的早期發展,並不存在年齡界限,所以,年輕父輩的做法也並非完全合理、正確,而祖輩們的教育方式也未必就過時或一無是處。所以,願祖輩與父輩能相互理解,不要動輒就鬧得不愉快。

第2節教養之中還摻雜著諸多婆媳情緒

古往今來,可以說婆媳關係就是每個身在其位的人都無法回避的麻煩。特別在對第三代的撫養與教育上,婆媳之間往往會為此發生很多衝突與矛盾。通常,婆婆總是喜歡溺愛孫子,凡事都會按孩子的意願去做,唯恐對孩子照顧不周,使孩子受了委屈。並且,教育孩子時還喜歡用自己那傳統的老一套,覺得自己在育兒上的豐富經驗是年輕人無法比擬的。而做兒媳婦的往往是80後的新一代,大都有些文化,又喜歡接受新的知識,因此她們不但看不慣婆婆那一套老傳統,而且還會覺得自己的孩子被婆婆如此過分地嬌慣嗬護後,對其今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就這樣,兒媳婦與婆婆,兩個不同時代的人,在不同生活與教育背景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在思想與觀念上產生分歧。特別是平時在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就會經常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產生摩擦,引發不愉快而鬧矛盾。

糖糖是家裏的獨生女,爸爸媽媽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從小就將她的個性培養得很有主見,並且還常常說一不二。但再寶貝的女兒長大了也要嫁人,25歲那年糖糖便與自己的大學同學張林結婚了,婚後不久就生下了兒子小迪。她的婆婆也就經常過來幫忙照看小迪。開始,糖糖也沒覺得婆婆有什麼不好,一眨眼兒子2歲多了,她卻覺得婆婆越來越不好。不但教育孩子的方式太陳舊落後,而且教孩子說話時自己連普通話都講不好,害得兒子普通話說得一點都不正規,覺得兒子讓婆婆帶得越來越像個土裏土氣的鄉下孩子了,這令糖糖非常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