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不同的教育方式會產生兩代分歧
家庭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科,稍有差錯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尤其是早期教育更容不得一點粗心、衝突與馬虎。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祖輩的教育和父輩的教育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衝突,兩代人之間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這多是因為父輩的教育多是現代式,而祖輩的教育多是傳統式的。通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孩子總是一味地溺愛,凡事都順著孩子;而年輕的爸爸媽媽卻希望嚴格管教孩子,不以凡事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如果這兩種教育不能和諧地糅合在一起,而是經常意見相左,不能統一,那麼,就會不可避免地引發很多家庭矛盾,致使大家都感到很是苦惱與不安。並且,很多時候由於兩代人各執己見,不僅不能將問題及時地解決,還會給孩子留下不良印象,長期下去,甚至會使大家在心態上出現偏激與抱怨。
自從有了兒子冬冬以後,程琳與老公就將婆婆接到家裏,幫忙照顧孩子,一家三代同堂生活在一起。孩子6個月以後她就開始去上班,便將孩子交給婆婆照看。每天下班後,就由她來照管。這樣,一年過去了倒也相安無事。如今孩子不但會說話、走路了,並且還越來越頑皮,總是喜歡爬上爬下的,一點也不老實。在他們居住的小區有一架兒童滑滑梯,每次走到那裏冬冬總是要在上麵爬來爬去的,玩上一陣子。這時,程琳總會陪兒子在這裏玩很久,可以鍛煉鍛煉身體。可是,婆婆卻不樂意帶冬冬在那裏玩,生怕在玩的時候碰著了、磕著了。於是,每當她帶著冬冬走到這裏時,總是將冬冬抱得牢牢的,任憑冬冬拚命地掙紮。這時如果程琳在跟前,就會不滿地說:“媽,你幹嗎不讓冬冬去玩?讓他玩一玩不會有事的,小孩子隻有多活動才對身體好,才能長得快。”可是,婆婆卻一點也不同意她的話,不高興地說:“這爬上爬下的可不是什麼好活動,萬一冬冬摔到了怎麼辦?我絕對不同意他在這兒玩。”每次說完都是氣衝衝地抱著冬冬趕快離開。可是,程琳卻覺得婆婆這樣帶孩子真是太小心了,冬冬跟著她真是沒有一點樂趣可言。隨著冬冬年齡的增長,她與婆婆之間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了。
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祖輩與父輩在關於孩子的教育方式上,都產生過或多或少的矛盾。通常年輕父輩有自己的想法,而祖輩們也有他們的道理,但其中的對與錯又不能僅用年齡為依據來辨別。因此,調查發現,每當發生分歧時,約有20%的年輕父輩們礙於情麵不敢去說服自己的父母,但卻有80%的父輩想極力說服老人,還有30%的父輩根本就說服不了自己的父母。可是,卻有70%的孩子表示自己不知道該聽誰的好。這些情況足以說明,祖、父兩代人的教育分歧顯然是一個很重大的家教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深深地影響到孩子快樂與健康成長。那麼,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祖輩與父輩究竟會有哪些分歧與衝突呢?下麵讓我們來看一下:
1.自理能力上的分歧
在孩子的自理能力上,很多的年輕父母都覺得應該從小培養,而爺爺奶奶卻認為沒必要。因此,每當爸爸媽媽要孩子自己動手做些事情時,祖輩們不是極力阻止,就是搶著幫孩子的忙。生怕將孩子累著了,於是大事小事一手包辦,完全剝奪了孩子自我鍛煉的機會。很多老人都認為,孩子現在還小,長大些再學也不遲。這樣就會與孩子的父母形成鮮明的衝突。
2.作息上的分歧
通常,老人們都主張孩子應早睡早起,按時作息。可是,年輕的父母卻不知重視規律的作息習慣,而是作息隨意,隻要不影響上班與上課總是想什麼時候睡覺就什麼時候睡,想什麼時候起床就什麼時候起。這樣,孩子也學著每天很晚上床睡覺,當然也就第二天很晚才起床。也就養成了晚睡晚起不合理的生活習慣,這樣孩子的體質也越來越差。父輩們當然對此會非常不滿。
3.吃飯上的分歧
在吃飯上,祖輩與年輕父母的意見也大不相同,兩代人常常會圍繞著孩子的“吃飯”而發生矛盾。年輕的爸媽們由於工作忙、時間緊,在吃飯時就比較急,總是希望孩子能馬上自己吃飯,並快速吃完,以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而祖輩們由於時間寬鬆,則主張細嚼慢咽,於是總是讓孩子慢慢吃,什麼時候吃飽什麼時候結束。對此,年輕的父輩很是不滿,於是經常衝突不斷。
4.能力培養上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