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兩代人不同的教育觀會引發很多爭執(4)(2 / 2)

4.統一口徑,勿貶低對方

有些家長,為了在孩子麵前一比高低,雙方竟不惜在孩子麵前貶低對方,這就很難在孩子麵前樹起威望,從而使教育達不到應有的目的。所以,兩代家長都應該注意,在生活中要注意維護對方的形象。遇到問題要就事論事;要統一口徑,不能你說東他說西;雙方一定要相互配合,交流時心平氣和,從而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引導孩子走向正常發展的教育軌道。

討論組:怎樣尋找平衡點

如今,祖輩家長對孫輩的隔代教育,逐漸成為現代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形態。可以說祖輩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但祖輩教育有利有弊,因為如果祖輩教育與父輩教育觀念不一,便會導致家庭矛盾甚至產生親子隔閡。通常,孩子在祖輩們的溺愛、遷就之下往往會養成父輩看不慣的行為習慣,而父輩就會想辦法扭轉或改變孩子的這些“惡習”,於是,這時祖輩與父輩兩代人之間就會產生對立的局麵,從而引發一係列家庭矛盾。

每次打保健疫苗時,真真奶奶與真真媽媽就會吵一次架,吵得家裏失去了往日的歡樂與安靜。

真真奶奶:我覺得真真好好的,啥毛病都沒有,幹嗎要按時去打預防針,疼得真真每次都哭得稀裏嘩啦的,這不是沒事找事嗎,何必讓孩子受這個罪?

真真媽媽:每當這時我都會氣壞了,覺得婆婆簡直不可理喻,活這麼大年紀了什麼都不懂,隻會溺愛孩子,講道理也說不通,真是讓人腦袋大。

專家認為

都說婆媳關係不易處,看來孩子確實是問題的源頭。婆婆與兒媳之間很容易因為孩子的問題激發家庭矛盾,而這種對立情緒一旦產生,孩子往往會退縮到祖輩的身邊,使年輕的媽媽們欲“教”不能,很是無奈。於是,隻要孩子還沒有長大,這婆媳之爭就不會停止。作為兒媳,當你的育兒觀念與婆婆發生衝突時,別針鋒相對;就算婆婆的觀念與方法真的有錯,也不要與婆婆對著幹。因為這樣隻會加劇婆媳矛盾,使矛盾解決起來難上加難。難道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就這麼水火不相容?

其實,父輩教育與祖輩教育並不是完全對立的,隻要我們能找到合適的方法與技巧,它們也有互惠互補的作用,關鍵要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那麼,如何正確處理並發揮祖輩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如何認識祖、父、孫三代人的關係,是家庭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是兩代家長應該掌握的相處技巧。

首先,兩代人要有向前看的眼光,為了孩子要用積極、友好的態度和對方交流,要學會用理智控製感情。其次,作為祖輩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要分清楚疼愛和溺愛的界限,不要不顧一切地護著孩子;父輩們要權衡一下自由與規則的界限,不要事事都指責老人、約束孩子。其三,從雙方的教育方法中尋找合適的平衡點來平息雙方的爭執,化解矛盾,消除意見分歧。

要想養好孩子,兩代人之間還得處理好關係。首先,年輕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態度,兒媳想要與婆婆共同照顧好孩子,就要先處理好婆媳關係。婆婆畢竟是老人,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可以適當向婆婆請教一些育兒問題,給她一些自尊與麵子。平時可以多向她說好聽的,哄得她開心,就不會與你唱對台戲。此外,可以在老人高興的時候給她講一講科學的育兒方法,讓他們了解怎麼做才會對孩子最好,他們往往就不會再固執於自己的老觀念了。

其實,隻要能處理好兩代人之間的關係,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那麼,一家三代人就可以生活得其樂融融。孩子不僅可以從祖輩那裏體驗到寬厚和慈愛,又能從父母那裏感受到嚴愛和理性,而孩子在祖輩和父母的互動過程中,便會學會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人或事物,學會用不同的策略去解決不同的事情,這樣孩子才能成長得健康又快樂。而有了老人幫忙照顧孩子,就可以減輕年輕父母的生活負擔,老人在照顧孫輩的同時又會給自己帶來樂趣,而老人能快樂健康的生活,就不會去拖累年輕的父母。所以,三代同堂的家庭教育,會使祖輩、父輩和孩子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