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兩代人教育發生分歧時應妥協處理(2)(1 / 3)

4.不要拉攏孩子,疏遠對方

兩代人的育兒觀不同之處,往往會成為家庭矛盾的一大隱患。在教育方麵出現分歧,往往是雙方都不想看到的事。但是,既然問題已經出現,又沒辦法一下子消除,這時雙方應該冷靜下來,好好地溝通溝通,看能否找到一個可以平衡的起點。切不可以溺愛的方式去拉攏孩子,使孩子的感情產生偏向,慫恿孩子親近自己而疏遠對方。比如,“今天你爸爸竟然打你了,看他對你多狠心。而爺爺不但舍不得打你,還經常給你買好吃的。你以後是聽爺爺的還是聽你爸爸的?”這樣就非常不好,不但會使孩子對另一方家長產生怨恨,不服管教,並且還會使對方與你的關係越來越僵,使雙方水火不相容,那麼,如此一來,我們又怎麼可能在一起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呢?當出了問題時,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擊敗對方,而是多進行相互之間的溝通,多體諒,從而和和氣氣地把孩子教育好。

第3節為了孩子,兩代人該讓步時應讓步

在現今繁忙的社會,很多年輕父母由於生活或工作而無法全身心地去照顧自己的孩子,於是隻好請自己的老爸老媽來幫忙照顧孩子。可是,兩代人在共同照顧孩子的同時,卻由於生活背景、受教育情況等方麵的不同,往往引發兩代人教育觀的分歧,使雙方對待許多問題都很難形成一致的看法,造成許多家庭矛盾不斷地發生。生活中很多這樣的情況:年輕父母與老人的觀點不一致,而老人又不肯改變自己的意見。這時候父輩往往非常不悅,與父母唇槍舌劍,據理力爭;而老人也會心中不滿,不是與其相爭,就是拂袖而去,不理不睬。如果這時孩子在一旁,就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從此不是不相信父母,就是不聽從祖輩的話,或是由於家人的爭吵而心中煩悶,鬱鬱不歡。那麼,這樣一來,由於兩代人的不和睦,就會嚴重地影響家裏正常快樂的生活,以及對孩子的良好教育。

6歲的小雪都上小學一年級了,雖然學習成績還算可以,但卻沒學會什麼自理能力。小雪不但不會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就連平時一日三餐都要他人喂著吃。可是,爸爸媽媽天天要忙著工作,奶奶天天在家裏喂她,而且小雪還喜歡邊吃飯邊玩,或是邊吃邊看電視,奶奶隻好拿著飯碗跟在後麵追著喂,於是一頓飯吃了好長時間,有時飯菜都很涼了,小雪還沒吃好呢。這樣,一頓飯下來,總是弄得奶奶精疲力竭的,可老太太還仍然不厭其煩。每天早晨都要早早起來給小雪穿衣、穿鞋,梳洗打扮,晚上睡覺又要給她脫衣服、脫鞋子等,簡直就成了小雪的“兩隻手”。但是,日子一長,小雪的媽媽看不下去了,覺得奶奶對小雪太嬌慣了。這樣下去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如此依賴別人,長大後怎麼能獨立生活,於是媽媽就勸說奶奶不要再對小雪那麼慣,吃飯、穿衣應該讓她自己學著做,以慢慢培養孩子的動手與自理能力。可是,奶奶卻不聽小雪媽媽的話,覺得小雪還小,嬌慣一些是應該的,於是仍然我行我素,不把小雪媽媽的話放在心上。

一天家裏來了客人,媽媽特意做了幾個大菜。吃飯的時候小雪還像往常一樣,邊吃邊玩,圍著飯桌跑來跑去的,而奶奶也在後麵拿著筷子追著她團團轉。這樣祖、孫倆轉來轉去的,擾得客人也不能好好地吃飯。這時,媽媽非常不悅,正要嗬斥小雪,突然,“砰”的一聲,小雪不小心一揮手臂,將餐桌上的一個盤子打掉在地板上,一下子摔碎了。這下媽媽可火了,這孩子當著客人還這麼淘氣,這麼沒規矩,這不是讓客人難堪嗎?於是媽媽怒不可遏,甩手給了小雪一巴掌。小雪“哇”的一聲哭了起來,這下奶奶也火了,立即衝小雪的媽媽大聲嚷道:“幹嗎打孩子,有你這麼當媽的嗎,不就是請客人吃頓飯嗎?有啥了不起的。”但是這話一出口,卻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客人以為老太太是在說自己,立即就不高興地告辭了。這樣,小雪的媽媽更是惱火,心中氣不打一處來了,衝小雪的奶奶也大聲叫嚷:“我這樣當媽的打自己的孩子怎麼啦?你看這孩子讓你慣成什麼樣了?不但什麼都不會做,還越大越沒規矩。這樣她長大以後怎麼辦?真是沒見過你這麼養育孩子的。”“你怎麼這麼說話?我養育的孩子怎麼了,小雪的爸爸那麼優秀,不是我帶大養成的嗎?看來我天天辛辛苦苦給你們帶孩子還有錯了,真是白疼你們這些白眼狼。”小雪的奶奶也來氣了,而且火氣更大,於是這婆媳二人真是一頓好吵,徹底翻了臉,鬧得不可開交,好好的一個家庭弄得全是火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