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指出,在孩子學說話的最初時期,照顧孩子的人應盡可能地說普通話,普通話是我國的母語,是全國各個方言區的人在相互交流時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要求那些經常圍在孩子身邊的人盡量說普通話,以減少眾多方言這一複雜混亂的語言環境對孩子的語言表達產生混亂的影響。要知道,如果孩子的成長環境中方言太多,孩子會無法分辨哪個才是對的,這就會導致孩子隻聽不說。而且,如果孩子一開始接觸的就是一些方言,那麼,當他再接觸普通話時,他就會覺得很茫然、很迷惑,而這時若再有人告訴他之前的口音表達方式不太正確,他必須學習現在的語言,就會令孩子對自己的發音不自信,使他不敢或不好意思開口表達,這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因此,為了孩子,不管是祖輩、父輩還是家庭裏的其他人,在孩子麵前都要盡量統一口音,用同樣的語言表達方式,並且要盡量說普通話。作為家長,為了孩子,我們不要嫌麻煩,對於一些沒有把握的詞,可以查一下字典,糾正自己的發音,之後正確地在孩子麵前表達,從而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而正確的語言發展環境。為了使孩子早些學會說話,並能流利地講普通話,以下幾點方法可供您學習與參考:
1.掌握孩子學說話的情況
為了開發孩子的語言能力,家長還要多掌握孩子說話的情況,多了解孩子在說話的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比如,對孩子說的話進行錄音或攝像,多留意孩子說話時的表情、語速、詞語等,注意他的口齒是否清晰,如果發現哪些方麵有問題,就可以及時糾正,從而培養孩子正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2.提高自身的語言水平
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能力,就要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作為孩子的照顧與撫養者一定要先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平時我們說話時要保證正確的發音,規範自己的語言方式,比如以前自己喜歡說方言,那麼如今就要改為普通話,並盡量與家裏的其他成人說一樣的語言。一定要想辦法克服各種語言表達障礙,特別當遇到發音不能確定的詞語時一定要及時請教他人或查字典,從而使自己在孩子麵前能說出流利而正確的語言。
3.讓孩子多看兒童節目
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平時可以多讓他接受普通話的熏陶。有時間可以多讓孩子聽聽廣播電台或電視中的兒童節目以及一些兒童節目的光碟等,使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別的小朋友的說話能力與技巧。而且,家長也可以與孩子一起模仿電台、電視的兒童節目中的普通話,從而多給孩子一些學說普通話的機會。
4.少訓斥,多鼓勵
孩子學說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了能使孩子善於表達,一定要少訓斥、多鼓勵孩子。比如,當孩子能夠正確地說出一個簡單的字或詞彙時一定要給予他積極的鼓勵,以激發他表達的信心和勇氣;而當孩子出現表達錯誤或不敢表達時,切不要指責和訓斥孩子,而應恰當地給孩子以糾正與鼓勵,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表達方式是被接受和認可的,雖然有時不太恰當,家長還是很喜歡自己的,從而使他產生想表達的欲望。
5.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
可以說,大部分的祖輩們說話時都或多或少帶有一些方言腔調,即使那些經常說普通話的老人在說話時也往往帶有一定的地方音。但這樣也不影響與孩子以普通話交流,因為就算孩子聽到的是帶有方言腔的普通話,也比他常聽純粹的方言更有益。所以,老人帶孩子時不要顧慮自己的普通話說得不標準,而放棄和孩子說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