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年輕父母對上一代應采取謙恭的態度
目前第一代獨生子女們也都相繼成家,但是這些年輕人在成為父母前大都對育兒知識不夠了解,便匆忙“上崗”做了父母,可是在上崗的同時卻沒有全心全意地進入“父母”的角色。比如,有的媽媽怕影響身材,一過完月子就忙著減肥,有的媽媽為了豐滿漂亮,不肯給孩子哺乳;有的爸爸麵對孩子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是好,有的爸爸竟然會在嬰兒房抽煙。於是這些初為父母的大孩子們,紛紛選擇了將自己的父母“請進”隔代撫養的行列,他們總是讓父母們經常照顧孩子,從而使自己可以生活得輕鬆一些。可是,隨著隔代教育的開始,很多育兒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給孩子用傳統尿布好,還是用尿不濕好?讓孩子吃母乳好,還是讓孩子喝奶粉好?要不要給孩子補鈣?什麼時候給孩子輔食?孩子是跟祖輩睡,還是跟父母睡?讓孩子自己睡小床可以嗎?雙方在教育的方式與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會導致兩代人發生很多衝突與爭執。有時候雙方各持己見,都不肯退讓。一些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由於年輕氣盛,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常口不擇言,與自己的父母鬧翻臉,有時還衝父母大吼大嚷的,像指責小孩子一樣。麵對年輕人的這種態度,老人往往接受不了,覺得自己一天到晚的照顧孩子多辛苦,還遭兒女們的訓斥,真是太人讓傷心了,有很多老人說起這事時,還總是眼淚汪汪的。哎,是呀,父母們不辭辛苦幫我們帶孩子,我們不但沒有感激之心,還“恩將仇報”,指責老人,與他們爭吵,惹他們傷心生氣,真是太不應該了。
楊大媽今年52歲了,不但身體健康,還是個開朗勤儉的人。她也與大多數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一樣,成了隔代家長,做起兒子、媳婦的“義務工”,天天照看孫子小力。可是,雖然她對力力照顧得無微不至,使孩子長得健康可愛,但在兒子、媳婦麵前卻是出力不討好。兒子、媳婦不但不領情,還常常指責她,說她對孩子施行的是“老土”的教育方法,是在誤導孩子,這令楊大媽非常不悅,幾次都想將孩子推給他們自己養,自己不管了。可是,一看到孫子那可愛的樣子,心裏就又舍不得了。比如,一天,楊大媽在教小力認識物品,“力兒,你看這是雞蛋,它的蛋殼是白色或淡紅色的;這是鴨蛋,它的蛋殼是青色的;這是鵪鶉蛋,它的蛋殼上有斑斑的花紋,現在將它們認清楚了嗎?”“認清楚了,奶奶,這個青色的是鴨蛋。”小力說。“哦,真是聰明的孩子。現在奶奶再告訴你想吃它們的時候一定要先將它們清洗幹淨,煮熟了或做成菜才能吃的。來,我們到廚房裏,奶奶讓你學習一下怎麼將它們洗幹淨。”奶奶說。“哎呀,媽,你讓小力學這些幹嗎?小孩子家學什麼做家務活兒?有這個功夫,多讓他畫幾幅畫、彈一會琴,才是正經事兒。”這時力力的媽媽在一旁很不滿地說。“哦?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我教他點兒家務活兒就不是正經事兒了?你看現在的孩子都被慣得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這樣長大了自己怎麼生活?”楊大媽很生氣地說。“媽,你說的這些都是老道理,你這樣教孩子長大了會有什麼出息?我告訴你,你們那一套育兒觀念早就跟不上時代了,你這樣教下去隻會誤了小力的一生。來,力兒,別聽你奶奶的,她那一套都幾十年前的老古董,以後不許你學這些。”小力的媽媽一邊說,一邊將小力拉過來。“你……你這麼說我是在害孩子是嗎?好好,既然我教小力的都是一些沒用的、有害的東西,那我還照看他幹什麼呀?我這就離開你們!”楊大媽一邊說,一邊禁不住掉眼淚,並且,一邊傷心地要離開兒子的家。
養育孩子是為人父母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作為新一代年輕的父母,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天天親自照顧孩子,而將孩子交給我們的老爸老媽帶養,我們就要對老人懷有一份感恩之心,切不可指責或抱怨老人。要知道,老爸老媽幫我們照看孩子並不是他們應盡的義務,而是他們出於父子親情及祖孫親情,才不辭辛勞地擔負起孫子的撫養與教育。作為年輕的父母,如果我們不知道體諒或不知道尊重父母的辛苦與付出,而是一味地批評他們的教育方式,拋棄他們的教育理念,甚至當著孩子的麵指責他們的不對,就會傷了父母的心。要知道,不管他們的教育方式是什麼樣,他們的本意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孩子的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