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信息化時代的人,每個人都需要終身學習。作為祖輩,我們更需要向孩子學習。學習如何使用網絡工具,則是眼下最有必要的課程。如果家長能夠掌握足夠的網絡知識,仍然可以通過信息化的互動,來避免親子間的對立和衝突。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掌握孩子的上網情況,可以與孩子在網絡裏互動、玩耍,這樣我們就能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控製了。其實,向孩子學習,並不是光學習網絡知識,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比如,一同參觀展覽、遊覽名勝古跡,一起看電視、電影,一起學唱歌、跳舞,一道聽廣播、錄音,一起彈琴、繪畫,一塊兒閱讀書報、欣賞作品等。一起學習時,可以從不同角度評議一個話題,這時孩子們的創新觀點,可以讓我們耳目一新,而我們豐富的閱曆,可以給孩子們啟發。如此,相得益彰,取長補短,就可以使我們與孩子在學習和積累中獲益良多,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
向孩子學習,我們會感到一種收獲、一種欣慰,而向孩子學習的過程,會讓孩子和我們的關係變得非常融洽。其實,以兒童為師,是成年人另一種智慧的體現,也是成年人自我完善的需要。要知道,成年人與孩子相比較來說,他們比我們更容易接受一些新事物,比我們更敢於冒險,並且在追求平等、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等方麵,孩子都比成人表現得更優秀;尤其是他們的自主意識比成年人還強烈,所以,孩子應該是我們的老師。因此我們應該感謝孩子給了我們一個重新學習的機會!
第3節遇到小意外,祖輩不要靠迷信
在社會快速發展之下,老人育兒觀念很難跟上年輕人的步伐,於是隔代教育的不同觀念,迅速地拉開了兩代人之間的差距。有很多老人不顧時代已發生的巨大變化,而仍然用一些陳舊的老觀點來教育孩子、要求孩子,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難度。老人帶孩子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忌諱,不許孩子這樣不許孩子那樣的。有些老人看孩子時特別緊張,孩子一有什麼動靜,就繃緊了神經,生怕孩子出了什麼意外。還常常擔心孩子磕著了或碰著了,有時候看到孩子在地上爬或玩,就會趕緊把孩子抱起來,或放到小車裏,唯恐有什麼不安全。更有一些老人因文化低、封建意識嚴重,常常會給孩子傳授不少封建迷信的東西,並且還用一些迷信的事物來照顧孩子的生活,這樣,不但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還影響孩子的思維與接受能力。
董大媽雖然60多歲了,但身體非常健康。由於兒子與兒媳婦都要上班,於是她也跟大部分的老人一樣,擔起照顧孫子的責任。董大媽雖然對養育孩子有些經驗,並對孫子小寶也是照顧得無微不至,但董大媽還是個崇尚封建迷信的人,什麼事都喜歡按照迷信的方法去處理。
在孫子小寶4個月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小寶忽然半夜醒來開始不停地哭鬧,任爸爸媽媽對他怎麼哄都不行,給奶也不吃,喂水也不喝,抱著、拍著也不行,不管如何都是哭鬧不止。這時爸爸媽媽真是又心疼又著急,但一下子也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董大媽在自己的房間裏聽到了小寶的哭鬧聲,就趕緊走過來。一把抱起小寶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卻不讓小寶的爸爸媽媽跟著。這時,小寶的爸爸媽媽以為董大媽一定是要對小寶的哭鬧采取什麼應對措施,就待在門外等著,沒有進去打擾。可是,過了一會兒,小寶在裏麵仍然大聲哭鬧不止,小寶的爸爸媽媽等不下去了,就推開董大媽的房門進去了。可是令他們想不到的是,董大媽竟然抱著小寶跪在房間裏設的“神台”前,嘴裏還不停地念念有詞,神台上還燃著佛香。可是這樣管用嗎?小寶還是不停地哭鬧。“媽,這是幹什麼?”小寶的爸爸不解地說。“別吵嚷,我這是在求神靈保佑小寶。”董大媽說。“求神靈保佑?媽,你這是在搞迷信。不會管用的。”小寶的媽媽說。“是的,這樣不行。我們得馬上帶小寶去醫院。”小寶的爸爸說。之後,小寶的爸爸就從董大媽懷裏抱起小寶,與小寶的媽媽一起去了附近的醫院。醫院裏值班的兒科醫生細心檢查之後,發現小寶口腔兩邊的牙床上長了一些小白點,如果不仔細看很難發現。一般是由於體熱、上火引起的,發生了這種症狀後口腔內就會又癢又痛的,所以,小寶才會哭鬧不止。診斷之後,醫生給小寶用了一些對症的藥物,這孩子很快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