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就買了一個黑板、一盒粉筆,還有一根教鞭。這樣,每天爸爸媽媽從農田裏幹完活回來,女兒放學回家了,一家人吃完飯。女兒就會把小黑板支上,爸爸媽媽則一人一個小凳子,坐在黑板前。這時,女兒就像老師給學生講課一樣,認認真真地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講課。而這對父母也像課堂裏的學生一樣,認認真真地聽。後來,這對父母發現他們這樣講課的效果非常好。因為不但他們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文化水平也隨之不斷地提高,而且他們的女兒不但學習成績變得越來越好,而且對所學的知識也掌握得很牢固,並且與人說話交談時也很有條理。這時,他們由衷地感歎道:想不到這個看似很笨的辦法,不但成就了女兒的學業,還成就了自己的文化素質,提高了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真是想不到啊!
有一句話說: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是的,作為成年人,如果我們能虛心一點,向孩子學習或請教,孩子的內心就會湧起一股成就感或自豪感,孩子會覺得:我有知識多快樂啊!我要當父母的老師了,我必須要把所學的知識掌握好。這樣,孩子就會在一種成功的體驗中成長,從而不斷地進步、進取。
在孩子成長的諸多因素中,經常陪在他身邊的人的文化素質,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的著力點,不應該集中在孩子一個人身上,還要提高與孩子成長密切相關的施教者的文化素養。所以,作為祖輩,我們不但是孩子的照顧者,還應該是陪孩子一同成長的教育者。因此,家庭教育的實質不是要把孩子送到什麼地方學習,把孩子交給誰,而是改變我們自己,提高我們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尤其是我們正處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所以我們非常需要向孩子學習,非常需要與孩子一起成長。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充實自己。
近兩年,關於孩子迷戀網絡遊戲的問題,成了家長們最關心也最擔心的問題,你越不會上網,不會跟孩子交流這方麵的事情,孩子卻越容易患網癮,迷戀這方麵的東西。這是為什麼呢?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如果家長經常上網,並且還很有水平,不但支持孩子上網,還經常引導孩子如何上網,教給孩子一些網絡知識與上網的技能,那麼,這類家庭的孩子大都可以以健康的態度上網,而不容易患上網癮。相反,那些家長不會上網的,談“網”色變的,尤其是那些極力反對孩子上網的家長,其孩子最容易染上網癮,並且不服從家長的勸說。如果家長會用計算機、會上網,並且不阻止孩子上網,那麼,孩子就可以被引導,他想上網的需求就會被滿足,這樣孩子的心理就沒有反感,也不會覺得網絡是多麼的神奇,因而他也就不容易有網癮。由此可見,在如今這個信息化普遍橫行的時代,作為家長,不管是父輩還是祖輩如果不會上網搜索信息,不會使用計算機,不會玩網絡遊戲、不會在“QQ空間”種菜、偷菜,不會聊天,不會發微博……將是一個多麼不懂潮流的人,不會上網將是一件多麼落伍的事情,就連幾歲的孩子都會看不起你,甚至會覺得你沒有資格教育他!
所以,作為祖輩,作為新世紀的老人,我們不但要擁有豐富的育兒經驗,還要擁有駕馭新事物的能力。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對於一些不會或不懂的事情,我們也要學習,要掌握並會使用它。我們可以向兒女們求教,也可以向孫輩們學習。當我們認真地向晚輩們學習時,孩子們會很開心、很自豪的,因為他覺得當老師是很權威的,而自己能當老師是了不起的。因此,當我們向孩子們求教時,不要覺得丟臉,不要覺得沒麵子。21世紀是幾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時期,是曆史性顛覆的特殊時期。曾有很多教育專家認為:“在信息化時代,鋪天蓋地的新潮事物,動搖了家長和老師的權威地位。成年人心懷恐懼,疑慮重重,而孩子們卻無所畏懼、滿懷信心。”是的,當一個小小的孩子知道的事情比我們這些活了幾十歲的老人還要多的時候,我們能心安嗎?因此如果讓懂得少的人,去教育那些懂得多的人,能教好嗎?懂得多的人會服從嗎?這肯定是有困難的。對此,有人認為:信息多的一方,很可能會欺騙信息少的一方。因為在他看來你什麼都不懂,對什麼都不明白,那麼,他不欺騙你,欺騙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