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祖輩要做好配角,不“越位”(4)(1 / 3)

2.給孩子喂食不要嚼爛

通常,在孩子斷奶後要吃飯菜時,由於孩子的牙齒還沒長出來,還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這時,很多祖輩家長都會先將食物放在自己嘴裏,嚼爛之後再吐出來喂給孩子吃,以為這樣孩子才可以多吃一些。殊不知,這樣喂孩子吃飯不但不利於孩子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且還會對孩子的健康帶來隱患。因為,大人的口腔裏往往會有很多的細菌、病毒,而嬰幼兒的抵抗力還很弱,如果經常喂嚼過的食物,就很可能會導致孩子患各種疾病。我們都是通過自己咀嚼食物,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促使食物的快速消化的;經常吃咀嚼後的食物,還會造成孩子的牙齒和咀嚼肌以及下頜骨不能正常發育,因為孩子的咀嚼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所以,以後給孩子喂飯時,祖輩可以將食物弄得很細碎,在鍋裏煮爛後再給孩子吃,切不要再采取用嘴嚼爛後再給孩子吃的方法了。

3.為孩子營造寬鬆的生活環境

通常來說,祖輩在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比父輩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容易出現的問題,總是比父輩知道該如何處理。在日常生活中,祖輩也較父輩們有著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可以陪孩子們一起嬉戲、玩耍。但是,祖輩由於年齡的問題,一般都較喜歡安於室內,或做一些保守的事情,可這卻不利於孩子的娛樂與成長。所以,身體健康的祖輩,在陪伴孩子的同時,還要多帶孩子去室外走走,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讓他多見識一些新事物,使孩子更愉快地成長。

4.改變重口味嗜好

一般來說,老年人在飲食上都喜歡重些的口味,總覺得淡一些的飯菜不好下咽。但是,孩子的一日三餐都要以清淡的飲食為主。要知道,孩子的口味是很淡很淡的,一般到了三四歲之後才能慢慢接近成人的口味。而且,出生半年內的孩子,吃的食物中是不應該加鹽的;飲水也隻能是白開水,最好連糖都不要放。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祖輩在飲食上一定要做好榜樣。其實,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日常飲食都應該以清淡為主,這樣才有益於身體的健康。

5.充電新理念,彌補不足處

雖說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祖輩們積累了豐富的育兒經驗,在對孫輩們的養育中發生的事情與問題,也都能很好地解決與處理。但是,經過時間的衝洗,很多的經驗都已經過時了。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孫輩,祖輩們還需要再充電,提高素養,學習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科學的教育方法。一定要懂得轉變觀念,講究方法,要了解現代教育觀與人才觀。平時可以翻閱通俗易懂的現代育兒書刊,也可以參加一些現代育兒講座,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提高自己科學育兒的水平。這樣,祖輩們教育起孫輩們時,將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6.多做室外活動,不要忘了防護

平時帶孩子外出活動,應該是祖輩的一大樂趣。外麵的空氣多新鮮,外麵的陽光多溫暖,外麵的花草多美麗,外麵的事物多新奇……因此,經常在室外運動,不但可以活動身體,還可以愉悅心情,使自己與孩子都變得心胸開闊、快樂無比。所以,祖輩們沒有必要整天與孩子悶在家裏。應該多欣賞外麵的風景,讓孩子多接觸外麵的事物。如果擔心孩子在外麵會受到什麼意外,或者擔心孩子會被陽光曬著、會被風刮雨淋,用心的祖輩在帶孩子外出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可以了。比如,帶上遮陽傘、雨傘、帶篷的小推車等,在孩子玩耍的時候,可以選擇待在樹陰下。如果是夏季,可以在上午10點之前與下午4點之後,再帶孩子外出。天氣不太熱的時候,外出時間可以選擇在午前、午後。總之,隻要天氣晴朗,都可以帶孩子外出看看。

7.白天也要讓孩子睡一會兒

很多祖輩帶孩子時,怕孩子白天睡了,晚上睡不著覺,對身體不好。其實,祖輩們無需害怕孩子因為白天睡眠過多而影響夜晚睡眠。因為孩子與成人是不一樣的,他們需要的睡眠時間較多,即使白天睡了一會兒,到了晚上也會睡得很香的。尤其是午睡是一種非常棒的形式,對孩子的健康非常有益。所以,白天適當的睡眠可以作為夜晚失眠的補充,而掌握好午睡的時間,還有益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因此,有心的祖輩可以放心地讓孩子睡午覺,隻要能保證孩子午睡醒來的時間,距晚上睡覺的時間約有4個小時就可以了。

8.多帶孩子去交往

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思想固定化,喜歡安靜的生活,不喜歡熱鬧,也不喜歡運動與外出。但這樣一來,就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性格培養,更不利於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應有的活動,長大後不但不喜歡運動,還產生依賴心理,並且還容易產生交際恐懼症,甚至還會導致孩子產生怪異的心理和行為。因此,為了培養孩子開闊的胸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祖輩們一定要多帶孩子走出家門,讓孩子多與同齡的夥伴在一起玩耍、交往以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此外,為了防止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在生活上不要給孩子全方位的照顧,而應多給孩子機會,讓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