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奶奶退休後,寶貝孫子小普就出生了。為了讓兒子與兒媳婦能輕鬆地生活,胡奶奶就主動地擔起照顧孩子的事情。這樣,她每天都要辛辛苦苦地照顧小普,不管是吃的、用的、穿的、玩的等,一切生活需要都得胡奶奶親自去動手做,將小普照顧得無微不至,這樣倒讓兒子與兒媳婦生活得清閑、自在。即使這樣,胡奶奶也沒有一絲怨言。可是,最近胡奶奶卻發現,自己帶養孫子縱然不怕忙不怕累,可是兒子、媳婦卻好像越來越不高興了,對帶養小普的方式越來越不滿意了。比如,前天吧,兒子與媳婦弄來一個數碼相機,兩個人一個拿相機,一個抱著孩子,“哢哢哢”地給小普拍照,但由於燈光一閃一閃的,嚇得孩子哇哇大哭。胡奶奶一見,就急忙向前阻攔。“你們這是幹什麼呀?快停了。孩子不滿一周歲是不能拍照的,不然,就會把孩子的魂給照走了。”胡奶奶說完就抱起哭泣的小普走了,但兒子與媳婦倆卻氣得“哼哼”的,直說她太封建迷信了。
今天,胡奶奶與兒子、媳婦又發生了不愉快。小普10個月了,除了喝奶之外,這一段時間也斷斷續續地吃些輔食。但是,在吃輔食的問題上,胡奶奶與小普的爸爸媽媽總是意見不合。胡奶奶覺得孩子現在長得快,擔心他的營養不夠,所以,給小普吃的輔食,多是一些肉類與營養高的食物。平時,在家幾乎每天都會給小普吃各種肉類。但是,小普雖然吃這麼多的營養食物,卻長得不胖,還經常拉肚子。對此,兒子與媳婦非常不滿,說是要給小普多吃些穀類、糧食與蔬菜,不要給他吃那麼多的肉類食物。兒子說:“媽,你知道小普為什麼總拉肚子嗎?就是因為你給他吃的肉食太多了!”“什麼?你這麼說小普拉肚子都怪我是嗎?”胡奶奶一聽就不高興了。“媽,不是那個意思。他的意思是說孩子的消化器官和消化功能還在發育中,與成人不同,你不懂的。所以不能讓小普像成人一樣經常吃肉的。”兒媳婦說。“什麼什麼,你說我不懂?你是嫌我年紀大了,帶不好你們的孩子是吧?那好吧,小普我不管了,你們自己帶吧。”胡奶奶氣呼呼地說。並且,真的與兒子、媳婦較真、生氣,不肯帶養小普了。
隔代家長,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是長期在孩子身邊教育的人,那麼,祖輩們的自身素質和文化水平在孩子成長路上往往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如果祖輩們自身的素質不足或在教育方法上有很大的缺陷,那麼,孩子就很難朝良好的方向發展。通常來說,在“經驗派”老人的教育模式之下,往往會出現“三重三輕”的教育現象:重養育、輕教育;重物質、輕精神;重看管、輕溝通。那麼,在這樣的監護或養育之下,孩子的生活狀態通常是簡單的吃飽穿暖、不發生重大意外問題,而忽略了對孩子的素質發展、心理健康、行為習慣等,從而造成孩子在學習、心理、安全等方麵隱患重重。
其實,這也不是祖輩不想帶好孩子,而是老人不知如何帶好孩子,由於本身的文化素質使他們不會更好地撫養孩子,不知道怎麼科學教育孩子。殊不知,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的也是我們自己。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孫輩們的前途與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祖輩,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平時要經常充電學習,想辦法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水平。才能將孩子撫養得更好,也才能獲得子女們的滿意。
後來,胡奶奶從幾個老年朋友那裏得知了一個消息:社區裏開設了一個“隔代教育培訓班”,參加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大家主要是學習新的育兒經驗,掌握一些科學教育的方法,已經有好多祖輩家長都去參加學習了。這時,胡奶奶總算弄明白兒子與兒媳婦不高興的原因了,原來是自己那一套自以為了不起的“育兒法則”已經過時了,現在的孩子都按現代的方法來教養,以前傳下來的“育兒經”不靈了,小普的身體之所以越來越差,確實是自己對他的日常飲食沒搭配好。胡奶奶豁然醒悟,自己“老一套”教養方式該扔掉了,該學一些科學育兒的知識了。於是,開明的胡奶奶毅然地參加了這個祖輩育兒培訓班。這家老年學習班還真豐富多彩,胡奶奶經常聽一些專家的育兒講課,還不斷地做筆記,將一些重要的知識記下來,比如,給孩子喂飯的絕招,如何讓孩子睡得更香之類的。這樣,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還真學會了很多新的育兒知識。此外,她不但經常讀些育兒雜誌或書籍,還學會了上互聯網,在網絡上學習一些最新的育兒知識。這樣,幾個月過去後,胡奶奶居然掌握了一套最科學、最實用的育兒方法。這時,她終於知道,孩子的飲食如果搭配不當,不但會影響孩子食欲,還會造成消化不良;平時孩子要多吃五穀雜糧和蔬菜才能營養均衡,等等。這樣,她終於成為一個優秀的祖輩家長了,這時,兒子與媳婦再也不對她的方法不滿意了,而是開始稱讚她對小普的養育方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