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獎罰要分明
俗話說“獎罰要分明”,是的,該獎的時候獎勵,該罰的時候懲罰,才能使人明白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對,哪些地方犯了錯。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隻有褒獎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相應的懲戒。對於現代教育來講,一味地獎勵並非是良策,該罰時不罰,是更會挑戰孩子的道德底線。如果犯了大錯不予處罰,孩子就會抱僥幸心理,下次也許會犯下更大的錯誤。
那麼,什麼時候需要獎,怎麼獎,獎什麼,還需要正確處理。同樣,什麼時候應該罰,怎麼罰,也需要找到最佳的切合點。這些,還需要家長從各方麵考慮一下,可以就人、事與環境的特性而下決定,好讓孩子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行為。
第6節兩代家長要學會和睦有效的“迂回戰術”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必須保持平衡的發展,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個性健全、行為良好的孩子。但是,兩代人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卻有很大的不同,很難保持平衡。一般來說,祖輩對孩子的教育往往趨於感性,而年輕的父輩卻趨於理性。祖輩對待孩子總有溺愛的傾向,不管是否合理,都會以滿足孩子的願望為出發點,教孩子往往考慮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益處;而父母在滿足孩子的一個要求時往往會考慮這樣做對他們是有益還是有害。這樣一來,老少兩代的育嬰觀念就會發生很大的碰撞,這往往會給初為父母的年輕人帶來很多煩惱與困窘。要知道,一些觀念分歧是很難解決的,一旦處理不好,往往會令父子或母子反目、婆媳成仇,還會使孩子傷心難過,使全家人從此再難以和睦相處。
那麼,怎樣妥善處理兩代人之間的不同觀點呢?遇到那種特別固執的老人又該如何說服呢?對此,首先要避開兩個要點:女婿不要和嶽父嶽母直接衝突,媳婦不要和公公婆婆直接衝突,如果實在躲避不開一定要運用“迂回戰術”:用平心靜氣的智慧來代替大動幹戈的爭吵,不但能解決實際矛盾,又不會傷了雙方的和氣。並且,這樣做不僅保全了老人的麵子,還不會影響到祖輩們照顧孩子的積極性。
4歲的真真漂亮又可愛,今年她剛上幼兒園。雖然平時都是與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但由於爸爸媽媽要工作,所以大多的時候都是外公外婆與她在一起。這不,去幼兒園還是外婆或外公去送她、接她,爸爸媽媽經常沒有時間過來。可是,幼兒園還沒上幾天,真真就不想去了,外婆問其原因,真真四下看了一下爸爸媽媽都沒注意她,就悄悄地附在外婆的耳朵邊說:“這幾天在幼兒園,我餓壞了,他們做的飯菜沒你做的好吃,我吃不下去。”
“哦,那怎麼行?就是不去上幼兒園也不能將我們家寶貝真真餓壞了呀?”外婆聽了大吃一驚,非常心疼。
“噓,外婆小聲點。要是讓爸爸媽媽聽見,肯定又會說我不聽話了。”真真說。
“嗯,是的。要是這事讓他們知道了那肯定會教訓你的。不過,這幼兒園你不去上肯定是不行的,但你也不能老是餓肚子呀。那,那該怎麼辦呢?讓我想一想。哦,有了。你每天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帶些食品,這樣你不想吃他們做的飯時可以吃自己帶的零食。”
“對呀,這樣真是太好了。但是,如果爸爸媽媽不讓帶怎麼辦?”真真擔心地說。
“噓,瞞著他們。不讓他們知道不就行了。”外婆很聰明地說。
“嗬嗬,外婆你真是太好了。”真真說。就這樣,外婆每天送真真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在路邊的超市裏買一些真真愛吃的食品,這樣到了吃飯的時候,真真就不吃飯,吃外婆給她買的零食。
這樣一個星期過去了,爸爸媽媽沒有發現,倒也相安無事。到了下周的一天,爸爸在單位裏早早地處理完了一天的工作,就提前下班了。下班之後也到了幼兒園放學的時間,於是爸爸就去了真真的幼兒園,想把她接回家,省得外婆或外公再跑一趟了。但是,當他走進幼兒園裏,剛走到女兒身邊時,就走過來了一位老師對他說:“你是真真的爸爸吧,你說說真真她外婆吧。不要讓她天天給真真買零食吃了,你看這孩子吃零食吃的,一點飯菜都不想吃了。這樣長期下去可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