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多幫助孩子結識外麵的朋友
可以說人際交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社會能力。孩子與同伴們年齡相仿,如果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大家在一起時誌趣相投,心智發展水平相近,就能使孩子獲得一定的群體歸屬感和社會安全感。而且,一個人將來能不能在社會上立足,與他的社會化程度有很大的關係,而社會化程度則需要通過交往及交友的能力與範圍來決定。因此,那些善於交往的孩子,往往擁有積極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容易被群體所接納和認同,所以,他們能夠健康地成長與發展,也就更容易獲得成功。而那些不善於交往的孩子,總會受到群體的排斥與擠壓,這樣身心也難以朝健康的方向發展,往往會陷入孤獨挫敗的境地。通常來說,孩子在三四歲時,就需要與他人建立起親密的同伴關係,這不但能使他們充滿自信,還會使他們生活得更加愉快,所以,這樣的人際關係會讓孩子在兒童及少年時代都感覺到快樂自在,積極向上。因為與同齡的夥伴在一起時往往會有共同的話題,大家容易產生心靈的共鳴,可以使孩子在互動中確定自己的身份與位置,從而幫孩子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可見,讓孩子多交往,多結識一些夥伴與朋友,對孩子的成長多麼重要。
兒童之間結交朋友看起來似乎是個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孩子們還需要練習才能正確地交朋友,有了一定的交友經驗才能交到更好的朋友。如今的家庭大都隻有一個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可以與孩子一起玩。這時,孩子雖然非常需要結識一些外麵的朋友,需要一些同齡的夥伴和他一起學習、玩耍、聊天、談心,共同學習與成長。可是,現在的孩子卻由於“物以稀為貴”的原因,常常被家裏的幾個大人們給保護起來,舍不得讓孩子走出家門,使孩子生活中的社會交往非常少,有的孩子十來歲了連一些要好的夥伴都沒有,當參加集體活動時,不能很好地與大家一起行動,總是覺得很難適應。所以,為了孩子以後的社會化發展,家長一定要放開手,多創造機會,讓孩子走出家門,多幫助孩子結識外麵的朋友,一步步指導孩子和別人交往,要知道,孩子與同伴們最初的社交能力是在成人的指導與幫助之下開始的,之後便是在與同伴們的交往中逐漸得到鍛煉發展的。
帥帥6歲了,是個靦腆的小男孩。由於爸爸媽媽經常上班,就由爺爺奶奶天天陪著他。但爺爺奶奶不愛外出活動,總是一天一天的與帥帥待在家裏。現在帥帥都讀小學一年級了,卻還是不愛說話,也不喜歡與同學們一起玩。媽媽以為帥帥不是個交往大方的孩子,天生的不愛交際,天生就是個內向的孩子。可是,周末的一天,當媽媽帶他去兒童遊樂場玩時,卻發現帥帥非常渴望與同齡人一塊玩遊戲。在坐轉轉車時,有幾個孩子與他一同坐在上麵,車子快速地轉起來時,上麵的孩子都歡呼起來,帥帥心裏雖然也是同樣的又驚又喜,卻不敢大聲地叫出來。但在其他孩子的感染之下,他也終於高聲歡呼,與大家一起歡樂地玩了一陣子。轉轉車停下來之後,帥帥還餘興未消,臉上還洋溢著與夥伴們一起玩耍的興奮。這時媽媽突然感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錯誤的,帥帥不愛交際並不是因為孩子天生性格內向,是因為沒有給他提供可交往的機會,沒有幫助他去結識同齡的夥伴與朋友,沒有讓他感受過加入一個團隊的快樂,今天與幾個夥伴一起坐轉轉車的遊戲正好說明了一切。
為了使帥帥能結交一些朋友,媽媽決定在生活中為他創造有利的交往條件。於是,媽媽總是帶著帥帥外出,找一些孩子們喜歡去的地方,讓帥帥與同齡的夥伴們多在一起相處。每逢節假日,媽媽就帶著帥帥外出旅遊或參加集體活動,經常讓帥帥與小朋友們在一起遊園、爬山或“K歌”以及團體比賽等,使帥帥能多與同齡的小夥伴在一起。而且,媽媽還熱情地邀請一些孩子到家裏來玩,還故意讓帥帥去招待他們,讓他拿水果、點心等給大家吃,並告訴他將自己心愛的玩具與圖書拿出來與朋友們分享等。媽媽與家人還留出一定的空間,允許帥帥與夥伴們在家裏自由地活動。這樣,一段時間過後,帥帥交了很多好朋友,也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同時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生活見識,整天與朋友們玩得樂嗬嗬的。這時,媽媽再也不說他是個天生內向的孩子了。
可以說,不論是大孩子還是小一點的孩子都願意跟同伴們一起玩。因為有了同伴,才有“共同語言”與共同的交流。這樣,孩子才會玩得開心。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鼓勵孩子廣交朋友,多交好朋友,要積極地引導孩子與人交往。尤其是祖輩家長,一定要明白幫助孩子多交往才是孩子跨出家門,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才可以使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為將來的良好發展打下好基礎。那麼,如何讓孩子多結識外麵的朋友呢?以下方法可供您學習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