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1 / 3)

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理論研究

作者:沈霽華 李樹鑫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步伐不斷加快,社會經濟發展失衡給我國政府帶來了諸多挑戰,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不容小覷,建設服務型政府已成為當前我國政府改革的必然選擇。從服務型政府的定義與特征入手,分析我國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必要性及構建服務型政府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與挑戰,進而立足於我國國情,提出相應的對策與構建方案。

[關鍵詞]服務型政府 和諧社會 政府改革 公共服務

1前言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轉型期的攻堅階段,飛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居高不下的國內生產總值,並未使人民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得到滿足,社會問題與突發事件屢見不鮮,給政府管理模式的滯後敲響了警鍾。事實證明,構建服務型政府即是全球範圍內政府改革再造在我國的重要體現,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

2 服務型政府及其特征

2.1 服務型政府的概念

服務型政府,亦稱公共服務型政府,即在公民本位與社會本位理念的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的程序,按照公民的意誌組建起來的以為公民服務為宗旨並承擔著服務責任的政府。也就是說,服務型政府既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又要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二者缺一不可。

2.2 服務型政府的特征

與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相比,服務型政府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服務型政府要全麵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把為人民服務、為公民服務作為各級政府和全體公務員的基本職責,作為政府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全社會成員創造平等的生活、工作條件和環境,注重基本公共服務的普遍性與公平性。

其次,是政府機構的相對完善。在服務型政府中,政府機構作為政府履行職能的組織載體,在機構設置、隻能確定、資源配置等方麵,都更加強化公共服務的特性,尤其是作為政府主要部門的公共服務部門,在服務方式等方麵也更加注重提高公務員的辦事效率,簡化辦事程序,全麵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最後,服務型政府更加重視依法行政,隻有法律才是維護政府權威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的最有力工具,同時,服務型政府也是民主政府,即強調民主參與在服務型政府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接受人民監督。

2.3 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要性

建設服務型政府不僅是我國應對轉型期的各種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這些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由於當前我國政府正處在深化行政體製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時期,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必須要有運轉協調、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製相配套,也就是說,政府的職能範圍相比計劃經濟時期要有所縮小,其管理的目的是糾正“市場失靈”,彌補“市場缺陷”,為社會提供市場不能夠有效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而不再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包,即從過去的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管製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其次,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在自身改革和建設方麵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政府管理的效能仍舊不高,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國行政管理體製的一些弊端還沒有根本消除。政府管理體製改革的進行不深入,會直接影響到其他方麵的改革,所以,必須要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建立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服務型政府,通過政府的自身改革來帶動其它改革的深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