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初中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作者:袁海娟
[摘要]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很難一下子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麵對這種情況,學生自身的努力固然很重要,但老師,家長的幫助必不可少。明確學生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學生具體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解決,幫助學生逐漸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習慣成自然”,使其最終成為一個讓家長放心、讓學校老師滿意的好學生。
[關鍵詞]初中生 適應 學習習慣
剛由小學升入初中的初中生,好像很難一下子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尤其是初中課程比小學明顯增加了,課程的難度比小學也加大了不少,與此同時作業量也驟增,這使得一部分學生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是好,更不知道怎樣很好的應對這種狀況,才能把自己的學習生活搞好,使其有條不紊地進行。
我認為麵對這種情況,學生自己首先要努力融入初中的學習生活當中,這很重要,但由於這時的學生畢竟年齡還小,有關學習、學校等許多狀況搞不清楚,因此,我認為在這個時候老師,家長的及時介入和幫助必不可少。尤其是針對剛進入初中的學生,這是一個關鍵點,至關重要。這時,作為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和了解孩子哪裏不適應,是學習的內容理解不了,還是作業不會做,還是完成作業的時間保證不了,這時要及時地與學校的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尤其是課堂上的表現,做作業的情況,這時老師可能會給出學生在學校的具體表現情況,尤其是學生現在存在什麼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幫助。
比如,我接觸到到這樣一個學生,是個女學生,據說她在小學各方麵表現還不錯,還曾經被評選為“三好學生”,但進入初中後,孩子學習好像沒有了方向,作業裏麵錯誤較多,作業有時也不能按時完成,上課有說話現象導致不能集中精力聽課,下午放學後學習時間不能保證,不能正確處理學習與玩手機等之間的關係。當家長參加家長會,發現孩子的月考成績一落千丈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作為對教育教學外行的他們,隻能是幹著急,沒辦法,這時我覺得借助學校老師的力量必不可少。首先明確指出該學生現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常言道:“習慣成自然”,因此,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需靠外界力量的介入,尤其是老師的幫助,使學生明確在什麼時候該幹什麼,該怎樣去幹。
再如針對該學生作業裏麵錯誤較多的情況,要跟孩子的任課老師一塊具體分析孩子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對知識沒有透徹地理解,還是學習不認真造成的,若是前者,我們就要采取請相關學科的老師一對一補課的方式來解決; 若是後者,就要對其提出嚴格的要求,讓其端正學習態度,同時可采用若做不好,要再多做幾遍的懲罰的方式來解決。如果存在上課不能集中精力聽課,這時就要靠老師嚴格的管教了,及時指出其在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如果還是不能糾正,可以采用老師找學生單獨談話,指出其弊端,及其可能會造成什麼負麵結果,讓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必要時要求家長參與進來,一起嚴格要求,讓其及時糾正。針對其不能正確處理學習與玩手機等之間的關係,要采取一些強製性的措施,可以讓其上交手機,家長代替其保存,當然,周六、周日可以讓其玩玩。針對其學習時間不能保證的現狀,可以采取讓學生在學校上晚自習的方式解決,當然,為防止她在學校上晚自習時與學生說話,抄襲作業等現象的發生,可以采取讓她坐在最前麵老師能夠盯住的方式上晚自習,當天的作業做完之後,老師或家長簽字,確認其已經很好地完成了當天的作業,方可休息。
自習對於初中學生來說是個不容易把握的學習過程,因為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一的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自主性學習,也就是說,除了完成老師的作業,就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這就需要培養他們自習的能力。一是要注重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因為畢竟學習得靠自己,老師在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以啟發、引導學生為主,很多東西都需要學生自己課外來進行鑽研。通過自習學來的知識不僅可以開闊思路,而且對內容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二是自習時一定要講究效率。上自習時,要抓緊時間,不能做與自習無關的事事情,不講話、不討論問題、不看課外書,不玩手機,認真書寫作業。作業做完之後,可以複習當天的功課,預習明天的課程。在自習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慢慢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相信通過這樣層層包圍的方式來解決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會取得一定的效果。當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自覺性提高了,老師家長也可以給其鬆綁,使其逐漸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使其獨立自主地處理好自己的學習生活 ,最終使其成為一名讓家長放心、讓學校老師滿意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