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家長期都處在一個極度愉悅和放鬆的狀態,所以兒女們非常容易接受母親和我灌輸的知識和理念。我們暢所欲言,各述見聞,其內容海闊天空,包羅萬象。在談話中,母親和我適時地進行點評。但是,我們點評任何事物(包括電視節目和電視劇)的基本點,都是依照“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尺度來衡量的。符合這8個字就是標準答案,反之,就是錯誤答案。母親說:“現在人們罵人說的‘王八蛋’,其實就是古人說的‘王八蛋’,如果忘記這8個字就不是人。”我沒有考證過這句話的淵源,但我認為是正確的。我們把餐桌當成了教育陣地,就是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下“小毛毛雨”,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巨大作用,才使得兒女這兩個“小火車”一直行駛在軌(規)道上,從未脫軌(規),使我保持住我們家這一塊淨土,並向外輻射著美好的東西。
平日裏,每天兒女都有問候電話,而且每一個電話都會使我非常高興,甚至開懷大笑。孩子們在電話裏就是開個玩笑,也體現出一個“孝”字,如:“媽媽,你把自己照顧好,就是對全人類最大的貢獻。”孝道已經融入我們的血液中,成為我們的慣性思維和行動。
由於孝道使我們的家庭和睦、幸福,證實了因“孝”而得“福”的道理,所以兒女們在生活中都堅守孝道。我們全家因孝而和睦,因孝而有福,因孝而富足。
以上就是這位老教授講給我們的故事,希望我們能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並付諸於具體的實踐中。
五、幫助孩子克服學習困難的三要素
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家長和老師切不可簡單斥責,應細心觀察分析,找出確切的原因。如,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首先應想到他對突如其來的學校生活能否適應。排除這一因素後,再想想會不會是智力方麵的問題。如果孩子智力正常,身體健康,學校環境良好,那麼,造成其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就是精神衛生偏異。在現實生活中,這一類型的孩子並不鮮見。因此,談談如何對有精神衛生偏異的兒童采取綜合教育措施,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困難是十分必要的。
1.掌握兒童心理特點
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常采用加班加點、拚命灌輸、打罵懲罰等手段以強化學習。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究其原因,關鍵是不了解兒童心理的特點。下麵列舉幾個學生學習成績由差到好的例子,對某些家長或許會有所啟迪。
高強的父母每天安排他做作業達3小時之久,往往一吃完晚飯就開始,到晚上11點還不結束。高強也不“爭氣”,人在書桌前,心在電視機上,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小便,一小時能做完的功課,花了3小時還不能完成。父母懷疑他有多動症,高強卻抱怨說:“反正做快做慢都要熬到11點鍾結束,幹脆邊做邊玩。”為什麼高強要馬拉鬆似的做作業呢?原來,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最長時間僅20分鍾左右,超過這個限度,他們就不可能專心致誌地連續動腦筋做作業。高強的父母了解了這個特點後,妥善地安排了高強的夜晚自修時間。從此,晚飯後高強除了做作業,還可以休息、玩耍,甚至看電視。雖然做作業的時間短了,但自覺性提高,作業做得又快又好。
楊光平時不願動腦筋做作業,東抄西湊地向老師交差,父母對此視若無睹。到了臨考前兩天,父母才硬逼著楊光挑燈夜戰。楊光還真聰明,一讀就記住,不到10點鍾就可以收兵了。誰知考試成績隻有70分。父母長籲短歎,說這孩子忘性大。為什麼楊光前一天晚上能背誦如流,第二天考試時卻忘了一大半呢?原來,兒童的記憶有個特點,就是記得快,忘得也快,隻有通過反複複習才能強化記憶,減少遺忘。楊光的父母得知這個道理後,改變了過去“臨時抱佛腳”的做法,注意平時督促楊光學習與複習,楊光的成績很快達到90分以上。
李玲才上小學二年級,父母就給她開“小灶”,每晚做完作業之後,就認真地教她學英語。父母教得很費勁,李玲卻瞌睡得要命,學了一小時還記不住一個單詞。是她太笨了嗎?不,是因為她對枯燥的字母、單詞根本不感興趣。後來,李玲的父親改用形象、生動的教育方式,不到一個月,李玲就能用英語和客人作簡單的對話了。
秦華上四年級了,平時比較貪玩、任性,成績不好,常被父母打罵。這次考試前他複習很努力,約束自己,認真溫習功課,結果得了85分。老師表揚他,同學們也稱讚他。秦華興衝衝地回到家,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好評,不料卻遭到母親的冷嘲熱諷:“85分有啥稀罕,真沒出息!”秦華一氣之下,將課本撕得粉碎,生氣地說:“為了讀這些書,不知挨了多少打,好也不是,壞也不是,幹脆撕掉。”後來通過谘詢兒童心理專家,秦華的父母懂得了在教育孩子中,表揚和鼓勵起著積極作用,而過多地批評指責往往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知錯而改,秦華的學習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成績節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