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胎兒教育是成才的起點(2)(1 / 3)

胎兒期間神經係統的結構和功能有旺盛的發育,胎兒的各種運動、感知覺、記憶等高級神經功能的發育與母親的情緒、外界環境的刺激等有密切關係。近年這方麵的科學研究表明,適當的胎教有利於神經係統各種功能的發育。表現為:母親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利於胎兒健康的成長;母親的語言刺激,有利於胎兒語言功能的發育;母親輕鬆愉快的情緒,有利於胎兒行為和性格的發展。因而,許多學者建議,在孕期母親應給予胎兒適當的胎教。例如:經常輕輕撫摸腹部,給予胎兒溫和的刺激,以促進胎兒感知覺的發育;經常與胎兒說話,以促進胎兒語言功能的發育;給予胎兒輕柔的音樂刺激,特別是接近母親心跳節奏的旋律,讓胎兒安心、輕鬆,令胎兒腦部釋放α波,分泌激素,從而促進胎兒生長。專家們認為,外部環境中令人不愉快的聲音,如電鈴聲、父母的吵罵聲、汽車刹車聲等,令胎兒腦部釋放β波,抑製胎兒生長。

二、胎兒對胎教的反應

當即將做母親的孕婦對腹中的胎兒實施胎教時,常常會想:我的孩子有感覺嗎?回答應是肯定的,你的孩子不但有感覺,而且還認真地接受你的教育呢!研究表明,隨著胎兒的發育,其各種感覺器官也逐步開始啟動和運用。

觸覺3個月左右的胎兒就有了觸覺。剛開始,當胎兒碰到子宮中的一些組織,如子宮壁、臍帶或胎盤時,會像膽小的兔子一樣立即避開。但隨著胎兒的逐漸長大,特別是到了孕中、後期,胎兒變得“膽大”起來,不但不避開觸摸,反而會對觸摸做出一些反應。如,當母親撫摸腹壁時,胎兒有時會用腳踢作為回應。

聽覺4~5個月時,胎兒對聲響就有一定的反映了。如,突然的高頻音響可以使胎兒的活動增加,而低頻音響可使其活動減少。胎兒能不能辨別母親的聲音?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安東尼·德卡斯普做了個實驗,他把兩個音量減小了的耳機戴在一個新生兒的耳朵上,又給他一個有橡皮奶頭的奶瓶,奶瓶與一根橡皮管相連,當改變橡皮管的壓力時能夠觸動錄音機的選擇開關。經過觀察,教授發現新生兒更願意選擇母親的聲音錄音。胎兒還十分熟悉母親的聲音和心跳聲。例如,新生兒哭泣時若聽到母親的聲音或躺在母親的懷中聽到其心跳聲,就會停止哭泣,全身放鬆,產生一種安全感。

視覺胎兒在6個多月時就有了一些細微的動作。特別是在孕期最後幾周,胎兒已能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了。當一束光照在母親的腹部時,胎兒會將臉轉向亮處,他看見的是一片紅紅的光暈,就像用手電筒照在手背時從手心所見到的紅光一樣。

味覺孕期快結束時,胎兒的味蕾已經發育得很好,而且喜歡甘甜味。

由此可見,妊娠中、後期的胎兒,其觸覺、視覺、聽覺、味覺等都發育到了相當的程度,能夠感受到一些外界活動,這時以一定方式進行胎教,可以促使胎兒身心健康發展。

三、胎教的具體內容

據研究,29~32周的胎兒開始對外界聲音敏感了,音樂聲、潑水聲及其他聲音,都能引起胎兒的感知和活動,母親的心跳聲及走路的節奏律動,能使他感覺安全,變得安靜。如果準爸爸對準媽媽的關懷無微不至,那麼,胎兒一定能聽到媽媽安穩、平和的律動“心音”。夫妻相親相愛,共同營造的溫馨氛圍,正是胎兒需要的生長“激素”。

1.撫摸胎教

孕婦本人或者丈夫用手在孕婦的腹壁輕輕地撫摸胎兒,引起胎兒觸覺上的刺激,以促進胎兒感覺神經及大腦的發育,稱為撫摸胎教。醫學研究表明,胎兒體內絕大部分細胞已具有接受信息的能力,並且通過觸覺神經來感受體外的刺激,而且反應漸漸靈敏。父母可以通過撫摸的動作,與子宮中的胎兒溝通信息。這樣做,可以使胎兒有一種安全感,使胎兒感到舒服和愉快。

撫摸胎教通常安排在妊娠20周後,與胎動出現的時間吻合,並注意胎兒的反應類型和反應速度。如果胎兒對撫摸的刺激不高興,就會用力掙脫或者用蹬腿來反應。這時,父母應該停止撫摸。如果胎兒受到撫摸後,過了一會兒,就以輕輕地蠕動作出反應,這種情況可繼續撫摸。撫摸的方法是:孕婦仰臥在床上,全身放鬆,用手來回在腹部撫摸胎兒,每天做2~4次,每次5分鍾。一邊撫摸,一邊與胎兒講話,以增加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父親也應該撫摸胎兒,並告訴胎兒是父親在撫摸他。

2.語言胎教

孕婦或家人用文明、禮貌、富有哲理的語言,有目的地對子宮中的胎兒的說話,給胎兒的大腦新皮質輸入最初的語言印記,為後天的學習打下基礎,稱為語言胎教。優美的語言像花朵一樣美麗,它不但可以刺激胎兒的大腦和身體生長發育,而且可使孕婦自身調節,進入愉快和寧靜的狀態。懷孕後期,胎兒已具備了聽力和感覺能力,對父母的言行會做出一定的反應,而且在腦子裏形成記憶。動物的腦從內側往外,分為古皮質、舊皮質、新皮質三部分。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新皮質特別發達。新皮質是用來學習知識和進行精神活動的,一個人一生(包括胎兒期)可儲存1000萬億個信息單位。醫學研究表明,父母經常與胎兒對話,能促進其出生以後語言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