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各級學校是成才的搖籃(4)(1 / 3)

摸索大學學習方法首先,要認識到大學生學習和接受的是比較高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本學科的前沿理論知識,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獨立地學習,並掌握專業理論的實踐活動,是學生在承傳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求創新,是學生將高度抽象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於具體實踐的過程,因而大學學習具有專業性、獨立性、創新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其次,要從個人實際出發,逐步摸索與自己水平和基礎相適應的學習方法,把掌握知識與積極思考結合起來,把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結合起來,把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再次,應注意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學會合理支配時間,養成預習和複習的習慣,善於抓住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學會利用工具書、圖書館和網絡資源等條件。

2.科學確立新的目標

要邁好大學生活第一步,大學生就應當確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和具體的學習生活目標,並為實現新的目標而努力。

(1)確立新目標的重要性

大學生活是人生道路的新起點,在新起點必須確立新的奮鬥目標。高考的壓力可能使大多數中學生隻考慮近期目標,不考慮長遠目標。上大學後,一些同學認為大功告成,該鬆口氣了,產生了一種滿足感。他們學習缺乏動力,前進缺乏目標,或沉溺於愛河,或迷戀於網吧。這種缺乏目標和動力的空虛感,對大學生成才極為不利。我們應當懂得,人生道路就像在山路上攀登,在到達頂峰前的任何一個小山頭上都有兩種可能,或是繼續攀登,或是順坡下滑。上大學隻不過是登上了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小山頭,切不可在此久久停留,而應克服滿足感,瞄準新目標,以旺盛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心繼續前進。

目標是人的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結果,是激發人的積極性並使之產生自覺行為的必要前提。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沒有力量,也就難以步入成功的殿堂。目標對人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和維持作用。在人生征途上實現了一個奮鬥目標後,必須及時確定下一個奮鬥目標,才能使自己有新的前進動力。

目標有大小、長遠和近期之分,“誌不強者智不達”。一個人所確定的目標越遠大、越崇高,就越能發揮出自己內在的智慧和行動潛力。理想與人生奮鬥目標緊密相連: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希望之燈;理想是燈,照亮遠行之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勝利的目標。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每一個立誌成才的大學生都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同時確定具體的奮鬥目標。

(2)新目標的確立目標既然如此重要,如何確立新的奮鬥目標呢?首先,個人的奮鬥目標必須與社會需要相結合。我國要在本世紀頭20年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奮鬥目標包括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等一係列分目標,這為當代大學生成就事業提供了廣闊舞台。確定目標必須從社會實際出發。青年大學生隻有把自己的奮鬥目標與我國社會的現實需要相結合才有意義,隻有使個人的奮鬥目標與國家的奮鬥目標相一致,才會獲得人生最大的成功,充分實現自我的社會價值。

其次,個人的奮鬥目標必須與自身特點相結合。人們的個體有差異,能力有高低,長短優劣各不相同。確定目標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青年大學生必須考慮自身條件,全麵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充分揚其長而避其短,切不可人雲亦雲、毫無主見,也不可盲目從眾、追逐潮流。個人奮鬥目標隻有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相符,才會產生強大的動力和持久的耐力;隻有與自己的專業、能力、基礎相關,才會具備堅實的基礎和實現的可能。

再次,個人的奮鬥目標必須與現實可能相結合。現實可能是指實現目標應具備的基本條件。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反映了奮鬥目標的必要性,但要把這種必要性轉化為現實可能性,就要努力創造實現目標所應具備的基本的環境條件和途徑條件,並且要把長遠目標分解成若幹階段性目標,使長遠目標在一係列近期目標實現的積累中逐步得以實現。環境條件可使目標真實,信心倍增;途徑條件則使目標可行,結果可期。長遠目標可使方向明確,動力持久;近期目標則使效益明顯,效果直接。隻有同現實可能相結合,奮鬥目標才是真實的和可實現的。

(3)新目標的實現

大學生一旦確定了遠大的人生目標和近期的學習生活目標,就應該鍥而不舍地為之努力,全力以赴地為之奮鬥。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既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今日之事勿待明日”;還要做到自己事自己做,“一己之事莫待他人”;更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任何一個理想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自身腳踏實地的努力,也離不開平時點滴小事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