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第12個月(3)(3 / 3)

臨床表現

患兒常在夜間熟睡時夢中排尿,尿後不覺醒,輕則一夜一次,重則一夜多次,有時消失後再出現,時好時壞,有的甚至持續至青春期。

患兒常感羞愧、恐懼,精神負擔加重產生惡性循環,增加遺尿的頑固性。

實驗室檢查尿常規正常。

治療方法

(1)西醫治療。可用氯酯醒、鹽酸丙咪嗪、苯甲酸鈉咖啡因等。

(2)中醫驗方。桑螵蛸3克,炒焦研末,加白糖少許,每日下午以溫開水調服,連續服用10日。

益智仁10克,醋炒研細末,分3次開水衝服。

雞腸散:雞腸一具洗淨燒存性,牡蠣、茯苓、桑螵蛸各16克,肉桂、龍骨各8克。共研為細末,每服3~4克,一日服3~4次。

甘草50克,白芍20克,白術20克,水煎濃縮後,加白礬粉10克,硫磺粉50克。烘幹研細末。每次用5克,以大蒜鹽水調糊敷臍,2~5天換藥1次。

蔥白7個、硫磺10克。共搗成泥,每晚睡前敷臍部,次晨取下。

五倍子、何首烏各3克。研末,用醋調敷於臍部,後以紗布覆蓋,每晚1次,連用3~5次。

注意事項

自幼用良好的方法培養、訓練小兒的排尿習慣,避免不良刺激。

訓練膀胱正規排尿,傍晚以後不用流質飲食,少喝水,臨睡前排尿,在患兒經常排尿的鍾點前喚醒其排尿。

對患兒著重教育、解釋、消除緊張、恐懼及不安等情緒,建立合理的生活製度,避免過度疲勞,鼓勵患兒樹立信心。

嬰幼兒患麻疹的家庭護理

麻疹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孩子患了麻疹,應該隔離。此外,還要注意精心護理。

開始起病時,孩子有打噴嚏、流淚、流涕等症狀,要注意不使其受涼感冒,並要保護粘膜。要保持房間內的空氣溫暖濕潤,可以用水煮芫荽或葦根,使藥氣不斷蒸發,使室內空氣濕潤,而且病兒吸入後有利於發疹。同時要注意室內通風,但不要讓病人被冷風直吹。

如果孩子高燒疹子出得不好,可帶孩子看中醫,中醫有“托疹”的治療方法,可以使疹子盡快出齊,縮短病程。中醫常用的是升麻葛根湯,升麻3克,葛根6克,赤芍3克,甘草3克。每天煎服一劑,疹子大量出現後便停藥。

在孩子出疹期間,要避免冷風、冷水、驚嚇等強烈的外界刺激,以免疹子被“逼”回。在出疹期可能有腹瀉、惡心、腹痛等,不用特殊治療。出麻疹不必忌口,營養豐富,但要清淡,易消化,避免油炸、肥膩及刺激性食物。

在發燒時,要鼓勵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可喝鮮果汁、肉汁等。

在出疹期間,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內衣要清潔,床單要勤換。皮膚刺癢不適、脫皮時,不要抓撓,可用溫水洗。

嬰幼兒出水痘的家庭護理

水痘是孩子常見的輕度急性傳染病,是由一種皰疹病毒引起的。多發生於6個月以上的孩子,冬春季節患病率高,尤其是在托兒所的孩子,常以接力形式流行患病,病毒傳播途徑是接觸或呼吸道飛沫傳染。

患了水痘常有些低熱,當日可見頭部發際中、麵部、身上有紅色皮疹出現,一天左右這些皮疹大部分變為大小不等的圓形瘡疹,內含透明液體,3~4天後皮疹逐漸結痂。由於陸續又有新的皮疹出現,所以呈現新舊同時存在的情況,病程一般需要10~14天,大部分皮疹結痂脫落痊愈,不留疤痕。

孩子患水痘並不可怕,可得到終身的免疫。患水痘期間,要做好隔離工作,多讓孩子休息,多喝水,給孩子吃些清淡的食品。不要吃魚蝦等刺激性的東西。要保持室內衛生,室內要常通風換氣。不要給孩子洗澡,要勤換內衣。由於在出瘡疹期有嚴重的瘙癢感,因此要注意給孩子剪短指甲,以免孩子用手抓破皮疹,造成感染,留下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