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把“告訴孩子你真棒”落到實處(1 / 2)

盧勤老師的《告訴孩子你真棒》一書,大家都很熟悉了,《北京晚報》上曾報道過這樣一件事:一位正值芳齡的美麗女孩小雨和許多中國孩子一樣,是在父母的批評中長大的。小的時候,母親對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沒有某某漂亮”。這個某某通常是鄰居或學校裏的某個同齡小姑娘。女大十八變,長大後的小雨出落得十分漂亮,然而每當別人誇小雨漂亮時,不管對方誇她的語氣是否誠懇,她卻總是無法認同自己是美麗的。小雨說,也許這種自卑的心理會伴隨她一生。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是鼓勵還是否定,對孩子的一生影響太大了。中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遭受的挫折太多了,做父母的再不給孩子一點鼓勵,誰又會鼓勵他們?他們的自信心又從何而來呢?但不少家長都在問:怎麼把盧勤老師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呢?一些家長在“壇子”中交流經驗,歸納出以下五種成功的好方法。

其一,提前誇讚法。

一般的做法是,隻有當孩子表現出某個優點時,家長才給予誇讚。比如說,開飯了,孩子主動給媽媽端了一碗飯,父親或許會誇道:“真是長大了,懂得疼愛媽媽了,真是一個有愛心的好孩子!”誇讚的前提是孩子必須端來飯。但是如果采用提前誇讚法,即使孩子沒有端來飯,也可以誇讚:“我們兒子正準備給媽媽端飯,懂得疼愛媽媽了,真是一個有愛心的好孩子!”就是孩子完全沒有這個想法,提前誇讚可以把這種想法引導出來,若孩子這樣去做了,家長就又可以誇一次。

再比如說,有一位姓古的爸爸帶孩子出去吃飯,吃完後還剩一瓶飲料,孩子準備把飲料帶回家。爸爸馬上誇讚起孩子來:“爸爸想你一定是把飲料帶給你媽媽的,兒子真孝順啊!你媽媽不定有多高興呢!”本來孩子並沒有想到這一點,可經爸爸這樣一誇,就非常高興地點點頭,默認了爸爸的說法。回家後,兒子請媽媽喝飲料,媽媽自然高興,又是一番誇獎。此後,孩子在外麵有什麼好吃的東西,都要留一點拿回家,與爸爸媽媽好好分享。總之,這樣可以把孩子引導到父母希望的方向,而且大大增加了誇讚孩子的機會,值得提倡。

其二,間接誇讚法。

被家長普遍采用的直接誇讚,就是直截了當地誇讚孩子:“你真棒!”“你真行!”“你真是媽媽的好女兒!”等。重心在“你”。與此不同的是,間接誇讚法不直接誇“你如何如何好”,而是通過表達家長的喜悅心情,間接地表達對孩子的誇讚,重心在“我”。

比如說,有這樣一位媽媽,她上一年級的女兒在一次數學競賽中,獲得了第一名。母女見了麵,媽媽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好開心喲!”言外之意自然是:“媽媽好開心,說明你太棒了!你太使我驕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