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防止“衰退”的三種方法(1 / 1)

北京一位名叫以舟的家長,在一次看電視時,注意到有關經濟衰退的一條新聞,聯想到已上中學的兒子也經常鬧“衰退”,心裏不由一動。心想,經濟學家可以采取許多措施來預防經濟衰退的出現,那麼,為什麼不能采取一點措施,來預防孩子出現“衰退”現象呢?他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其一,解除焦慮法。

孩子在學習時,往往出現“厭煩”的情緒,隨之學習出現波動,導致“衰退”。從心理學角度講,孩子們常有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的欲求,而且為了滿足各種欲求而不斷努力。這時候,適度的緊張與期待感,會使內心振奮,不會產生“衰退”現象。然而,孩子的生活就像“要考試了,想用功讀書,也想看電視”一樣,幾項欲求同時發生。當自己想獲得好成績,卻又擔心能力不足時,內心便產生不滿、疲倦。而在這種狀態之下,又對自己的“衰退”產生煩惱。因此,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及時消除孩子心中的焦慮,防止“衰退”。

其二,休息恢複法。

出現“衰退”的另一大原因就是身體疲勞。據說夏天太用功,到了秋天容易疲勞。這是因為疲勞積在體內,到了秋天便爆發出來,陷於衰退中。運動選手從來沒有精神好、身體狀況不好的記錄。同樣,支持思考或記憶等腦部作用的,是健康的體力。當身體狀況失調時,陷於“衰退”泥沼中也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家長應提醒孩子勞逸結合,注意休息。

其三,改變環境法。

老是相同的環境、相同的人、相同的事,也易讓人心生厭倦,出現“衰退”。因此,適當給孩子換換環境,也是預防出現“衰退”的好方法。改變環境,可以是大的改變,如旅遊;也可以是小的改變,如改變家中的布局,令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這位家長說,自從采取了以上幾項措施,孩子出現“衰退”的次數大大減少。看來這種預防方法,還挺見實效。

同樣的環境,為什麼有的孩子鬧“衰退”,有的好一些,這與在同樣經濟環境下,有的企業衰退,有的好一些一樣,是有原因的。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以下幾種氣質的孩子,似乎更易鬧“衰退”。

首先是缺乏自信的小孩。同樣遇到失敗,有自信的孩子一笑置之:“下次一定要成功。”但缺乏自信的孩子,隻要一點點失敗,就被打倒,焦慮地低語:“完蛋了!”

其次是神經質的孩子。敏感、一點兒小事就鬧別扭的孩子,內心容易疲倦,無法專心用功。

最後是競爭心太強的小孩。很在意其他同學用功程度及成績、易喜易憂的小孩,“焦急”先出現,然後陷於“衰退”中。

因此,要想消滅“衰退”的根源,就應該全力去培養一個自信的、心胸寬廣的、心態平和的孩子。這才是從根本上防止出現“衰退”的措施。